你知道多少?镇海的历史都在这些建筑里(文末抽奖)
近年来,镇海的发展越来越快。
越来越多的高楼建起来了。
一段时间没出门的老人去了其他街道,
惊异:我不知道这个地方很快!
但是,老城的人都知道
在这些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高楼大厦背后,
阿拉镇海还隐藏着许多亭台楼阁:
雕梁画栋的舞台,
重檐翘角的古楼阁,
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
那么,镇海有哪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呢?
下图小城从阿拉镇海人最熟悉
古建筑-鼓楼开始介绍吧!
01
鼓楼
鼓楼位于招宝山街道城东社区,面积五广,山顶重檐单层,四柱七檩条四周有深廊。在屋顶的四角,中间有八个大厅。外面有一个围栏。正南屋檐下,有一块黑底金字“镇海楼”的牌匾。据口口相传资料,鼓楼重修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原设有更骨、铜铃、漏壶等计时设施,是旧时重要的计时设备。
02
建成碑亭
建成碑亭位于豪塞蓬西南角。亭为全石结构,单檐、斗拱、榫嵌砌石。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该亭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亭内立有碑,为兵部尚书张世彻所书,记载了镇海筑城的过程。
03
父子进士阁
父子进士阁位于岁末,坐西朝东,山顶砖木结构,四根石制方柱。亭东侧为“牌子门头”,四面分别为“父子进士阁”“世利恩荣”“五经第一”“浙东一家”木匾。据口口相传的资料,该亭原为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刘弘、刘光夫妇在村中所建。今天的亭子是晚清后人修建的,大概是缅怀先人的一种方式。
04
汉公祠戏台
汉公祠戏台位于九龙湖镇横溪村汉公祠。它是一个四檐四角歇息在山顶上的结构。屋顶和屋顶的形状与P动物和花卉。它的水井和藻类古老而特殊。四抬梁穿斗挂花篮,横梁浮雕,梁木彩绘满屋。这既体现了古代镇海工匠的鬼斧神工,也是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一种传承。
05
王海楼
望海楼位于镇海后海堤“城塘一体”段,前炮门一扇,左右两侧6间警铺、12门大炮,既观海,又防日军侵略。望海楼历经数百年风雨摧残,于清中后期倒塌。如今,新建的望海楼成了周边居民散步纳凉的场所。
06
黄公祠戏台
黄公祠位于镇海区石中旗村七房村庙基头自然村。始建于宋代,清代重修。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厅堂、表楼组成,砖木结构。在门楼中间,有一个戏台,具有山顶歇脚的风格。经过一番修缮和彩绘,栩栩如生的朱金漆木雕让它重新散发出曾经瑰丽的气质。
07
行集阁
杭济亭位于镇海沿江大道景观带西侧。始建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原址位于原海(镇海)县邕江北岸。在古代,航集阁是专门用来招待漂洋过海航行的外国贵宾休憩住宿的场所。曾接待朝鲜使者14组,宋朝使者4组。如今,航集馆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展馆,向人们讲述齐鼎港的历史和“海上茶瓷之路”的古老文化。
08
沧桑亭
沧桑亭位于镇海金子山顶,重檐,亭内有张世杰纪念碑。古时,金紫山顶有一座八面楼,是城内官员吟诗宴饮的地方。三十年前,在山顶八面楼原址上新建了一座仿名仕阁,一座单檐方形金字塔形屋顶,取名金字阁。2009年,毛巾亭废弃,重建八面亭,更名为沧桑亭,寓意镇海后海塘巨变。原城塘外数万亩潮起潮落,鱼跃鸥歇海
,海边,现在被池塘包围成陆地。倚亭柱远眺,昔日沧海,今日桑田的吟咏,让人萌芽。
09
猴场寺戏台
猴场寺戏台建于清代,为单檐歇山顶结构。沉井构造精巧,额部由小斗拱支撑,层层挑出,在顶部中央收缩拼装。形如家中饲养家鸡的竹笼,故俗称“鸡笼顶”,又称“螺旋鹅罗顶”。由于年久失修,原来的戏台一片废墟,当地村民集资重建了戏台。在他们眼里,这个戏台不仅是唱歌表演的舞台,更是当地民俗文化的象征。
10
杨志阁
杨志阁建在金子山北麓,其所唱的场景,如沙鸥歇羽、石蟹剜泥,以及沧海桑田的情怀;齐帅论兵,禹总念忆忆;赞张世杰浩然正气,观全祖如巨笔。
11
严家桥凉亭
严家桥亭位于骆驼街严家桥,始建于清末。凉亭面积55平方米,三层单层宽,两柱五檩条深,歇山顶,砖木结构,是村民避雨纳凉娱乐场所。
12
寿昌阁
寿昌阁位于招宝山街道寿昌公园,是一座三层楼阁式建筑,砖木方形结构,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13
半山馆
招宝山半山腰,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半山凉亭,方方正正,白墙黑瓦,没有过多装饰,极其古朴。是镇海区罕见的明清时期遗留园林亭。
14
望海亭
都是悬水孤岛,填海造地后成了一座小山。山顶上有一座望海的亭子。坐在亭子里,茫茫大海一览无余。是镇海赏海景的胜地。
镇海的这些亭台楼阁,你惊叹过吗?
这些建筑里有你童年的故事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