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以信任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信任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在经济学家看来,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是信任。亚当·斯密在《道德闲散论》中指出,经济运动是以社会习惯和道德为基础的,如果离开了这些习惯和道德,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活动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交易的基础会受到制度规则(如法律法规)、人们的行为偏好(如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和偏好等)、信息结构(如信息、充分性等)等因素的动摇。良好的信任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也与社会制度和技术发展水平有关。
社会学家对信任的研究更多的是关于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侧重于社会心理学领域。Ich认为一个人对某事有信任,这意味着他期望它发生,并根据这种期望采取相应的行动。霍斯莫尔进一步表明,信任是个体的期望,是在不可预测的未来事件中产生的一种非理性行为。卢曼还基于熟悉程度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同感受,将信任分为人际信任和外部制度信任。
二、构建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和可贵。企业的发展需要诚信。诚信作为一种道德文化,可以提供无形量的企业名号和人脉,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应从企业文化的四个层面进行。价值观是精神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目标过程中所尊崇的基本信念,核心价值观则是企业始终恪守的价值观。诚信对企业的成败影响很大,企业应建立以诚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松下幸之助指出,企业可以凭借高尚的价值观将所有员工的思想引导到更高的层次,这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基础。
诚信对企业的成败影响很大,可以说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因此,企业应视诚信为生命之源。一旦建成,就会约束企业各个环节,形成监督机制。这种诚信要求企业管理者对公众持“共生”态度,通过打造自身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化的提升,实现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