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流行的一项娱乐活动,为何会把明朝逼死?
全文2540字,阅读用时5分钟
有人说,大明亡国是叶戏害的。这盆叶子戏该不该背回去?如果要说,在任何一个时代,赌错了,赌不得志,赌与腐败交织在一起,整个社会怎么会好呢?
微信公众号我们爱历史(ID:Ailishi777)授权转载
一:大明亡国靠扑克牌?
自明朝惨烈灭亡以来,那些发誓不向清投降的明朝遗民,在拆散明朝三个世纪兴衰的同时,痛苦地反思着这个虐心问题:曾经盛世的明朝,怎么会亡者亡者亡?
然而,正是在这种痛苦的反思中,一项曾风靡明朝各地的娱乐活动突然“中枪”,与“宦官独裁”“皇帝昏庸”等恶念一起,成为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什么“娱乐”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且听明末清初文学家吴梅村的咆哮:“明朝之亡,皆因马吊”--正是这一“马吊”,使明朝沦落至此。
“马调”学名叶子戏,是始于唐代的纸牌游戏。因其牌只有叶子那么大,故名“叶子戏”。这款被视为扑克牌前身的游戏共有40张牌,按照“十万”“万贯”“索子”“文钱”等分为不同颜色。比如五代的李后主、萧周后就是这个娱乐活动的“铁杆玩家”。
说到底,所谓的“叶子玩”游戏与今天的扑克牌类似。明朝真的“打牌”吗?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在明朝末年,尤其是明朝灭亡前夕,这种独特的“纸牌游戏”确实流行于明朝南北。
第二:全民狂叶玩法
事实上,“叶子戏”虽然诞生较早,但从唐朝到元末的数百年间,与“甩钱”“甩锅”“猜片”等老字号相比,
赌博游戏和叶戏也仅限于个别贵族圈子。而且,明朝建国时,对赌博深恶痛绝。在明太祖朱元璋时代,谁抓到有人赌博,不管是官员还是市民,都要断手断脚。后来,虽然没有那么残酷,但根据明孝宗《审刑条例》规定,必须上街游行,官员也要被免职接受调查。在那些日子里,我真的是用生命打牌。
但随着明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低调数百年的叶戏终于成为明代娱乐生活中的一匹黑马。明成化年间,“打叶戏”在江南的苏州、昆山一带十分流行。而且,“叶子戏”的牌里还加入了当时大热的《水浒传》故事进行恶搞:不是简单地在牌上写钱的多少,而是根据牌的多少依次抽到梁山百单八将的样子。牌上的英雄越牛气,牌量越大。一轮“叶子戏”下来,就像杀梁山好汉一样过瘾。当然,大量的资金已经出口。
而且,与之前流行的明代斗蟋蟀相比,叶子戏显然更有优势:参与门槛相对较低,不用花大价钱去找一只好的蟋蟀,一套牌就可以开始打了。游戏也更有趣。四个人每人先摸八张牌,打大打小围成一圈,轮流坐在村里玩命,既简单又好玩。因此,自其创立之初,便风靡于明代各个城市。一开始,来自各个城市的赌徒和游手好闲的人都参与进来。到了16世纪,就连昔日满是圣人训诫的读者也扔下课本,争相参与其中。
明嘉靖年间的名臣霍韬叹息说,那些有帝王功名的学生学者,本应用功读书,但一看到叶戏,眼睛就亮了。结果,“学生赌博,市井饮酒,节俭”。万历年间,士人打牌当儿戏,连举人进士也趁机出牌。甚至“无功赌耻”--不能玩叶玩?你还有脸混在“精英”圈子里吗?
在这样的热潮下,叶子戏的玩法也是花样百出。如他在明末写下《东周志》《三言》等名著
忙里偷闲的郝冯梦龙撰写了品牌经典十三篇,详细讲解了叶子戏的打法和制胜技巧,一亮相就大卖,特别吸引各地年轻人前来抢购。江南本地读书人养人,几乎是一手--这玩意儿好玩又能带钱,当然也得红着眼睛。
当然,代价也是沉重的。如果说成化时期的叶戏多是“小赌享乐”,那么明末即使四人聚在一起打一桌,也会疯狂烧钱。据《留青日照》记载,浙江杭州名门望族的子弟经常通宵赌博,家里几个婢女妃子都是外销的。破产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日渐火热的叶戏,甚至是牌图,成为晚明变迁的缩影。梁山好汉印在卡片上?那时,他们都太俗气了。基本上,流行什么字符都印在卡面上。崇祯年间,李自成农军拉起反旗,所以李自成张献忠刘宗敏等农军形象都在牌桌上。当李自成指挥农军直奔北京时,大江南北的牌桌上,手拿一张叶子扑克牌的牌手也在兴奋地“打李自成”!
明朝灭亡后,顾炎武等思想家叹息说,从万历年间开始,这些本该是国家栋梁的读书人,沉迷于纸牌,想着台面输赢,国家有事还能指望谁?
三:我应该背锅吗
叶剧的疯狂流行,是明末亡国前夕召集众多遗民跺脚叹息的怪现象。但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会如此受欢迎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横梁不正。
因为,与众多士大夫对叶戏的批评相比,让人无语的事实是,把叶戏演得最疯狂、突破尺度的,是晚明士大夫。
明朝官员长期玩叶戏。甚至很多名臣都是铁杆玩家。如明孝宗大学士谢谦,退隐回家,通宵玩叶戏。但他的赌博只是为了和孙子们赌一些当地有名的小吃
,纯粹是为了好玩。
但随着明朝变得更加腐败,这不仅仅是乐趣。尤其是万历年间以来,得益于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此前顺从职任的官吏们从此乐此不疲。再加上明朝行政瘫痪,各级官员往往无所作为,自然就聚在一起打牌。还有不少官员退休返乡后也没闲着。他们直接开赌场,纠集熟悉的同事一起继续玩。这种耗费金钱和精力的叶子戏,是各级官员联络感情的手段。不会打架?大自然被看不起。
这样,叶戏在明代宫廷高层自然异常盛行,因此也有了起落。而且,这个纸牌游戏还得玩钱,投的钱越多越刺激。在当时明朝的腐败风气中自然如鱼得水。想给葛老尚书送孝心吗?想跑官买官?以前,我得跑腿求助。只要能进入纸牌游戏,打完一手牌,我就会悄悄把钱发出去。据《靖远小语》记载,许多士大夫沉迷其中,无不“穷日夜,狂狂”,甚至称其“很有趣”--好玩又赚钱,当然很有趣。
然而,明朝的腐败也在这场火热的博弈中越陷越深,直至积重难返。
甚至在明朝灭亡前夕,明朝还因叶剧而爆雷:李自成大举进发,大学士周艳茹奉命离京督军。不料,周延儒立即派亲信举着指挥旗回京,吓了整个北京城一跳,以为李自成打到了城门。仔细一看,差点晕倒:原来周艳茹很爱叶戏,到了前线才发现忘了带叶戏牌,赶紧派人回京接--国难来了,还惦记着叶戏呢!
明朝效率极低,人浮于事。这场疯狂打叶、打牌的场面,也就不难猜测为什么了。
但这件事,真的只能怪叶子打牌吗?明末叶扑克牌流行的时候,已经烂到了骨子里。玩物丧志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五杂道》《岁口纪略》《明实录》《大明会典》
事实上,事实上
公众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在微信外平台使用
文人玩弄性命有多恐怖
乌台诗案从始至终,谁救了苏轼?
基因简史,简单到崩溃
毕加索给毛主席的画为何神秘失踪?
枪决令执行人宋希濂谈瞿秋白大义!(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