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只教育朱建伟:让成年人体面地敲开职场之门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教育或成长,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一个人必须终生学习。从童年、青春期、青年、中年到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影响人的一生发展。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很多人在求学教育的路上都曾有过遗憾:或许是缺少了一丝侥幸,或许是少时的一丝轻率,原生家庭中的问题……错过了大学,步入社会后又缺少了一个学位的敲门砖。面对职场的残酷和现实的无奈,他们想要回到接受教育的道路上。这时,他们能选择的可能是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有哪些形式?接受成人教育的意义何在?普通人如何选择成人教育?近日,故事官走进东莞市维正教育中心,对话对话创始人朱建伟先生。以下是对话内容
故事官:为什么要做教育平台?
朱建伟:我创业前是一名教师,对教育有很深的感情。我曾经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因为学历原因,毕业后工作机会很少。我希望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提高学历,获得更多机会,得到更好的工作。
故事官:维正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伟”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朱建伟:从2006年开始,我和同事开始做一个教育平台,取名“绿标教育”。一开始,我们没有品牌意识。当我们想到注册商标时,我们发现已经注册了一个。后来我们改名为“新思维教育”,最后注册的时候决定用“卫正”。到现在为止,我们所做的教育,将来还会继续做下去。
“唯义”一词取自曾国藩的“唯义才能化人,唯己才能服人”。我们也希望作为老师,我们能够并行正确,我们的学生也能够行为端正。
故事官:您认为哪些群体需要接受学历提升教育?
朱建伟:在校大学生,因为想考个学士学位,对未来就业更有利;普通的工厂工人,像东莞的制造业之都,工厂流水线上有很多年轻工人,他们想通过学历提升获得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机关单位中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现在需要具备一定的学历才能评定职称和工作需要。
广东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可能有70多万人,但能上本科的只有20多万人,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上了高校或直接进入了社会。这些学生都有接受教育提升学历的需求。
故事官:学历教育有哪些类型?从入学到毕业通常需要多长时间?
朱建伟:目前学历教育一般包括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开放大学等,都属于学历教育的范畴。这些也是教育部认可的资格。
一般来说,高校的学生会选择自学。成人教育中,自学学位含金量相对较高,难度较大,适合处于学习状态的学生;已经参加工作、有一定年龄、需要照顾家庭的人,可以选择其他三种。详情请咨询唯正教育的老师。
起点不同,入学和毕业的时间也不同。一般大学入学到拿证需要2年左右,大学起点到本科毕业需要3年左右。
故事官:学历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有什么区别?
朱建伟:普通高校教育,叫统招教育,更注重学习过程。统招教育学生普遍年龄偏小,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学历教育重在结果。选择学历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他们更看重拿到证明自己学习的证书。有了这个结果,他们就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
故事官: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威正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
朱建伟摄
2006年我刚开始做教育的时候,是在惠州,创办的教育平台叫青亨教育。当时我们主要做中小学课外辅导。切入这一点后,我们开始进入教育领域。之后,我们意识到学生的需求,开始了学历教育。
2008年,我们来到东莞,主攻学历教育。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20岁时我们正式注册了“维正教育”品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从20世纪开始,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网络教育和成人教育上,开放大学和自学考试也中招了。
其实,入学后,所有学历教育课程都是网课、在线辅导,课程都是相通的。教育机构开发平台,然后找到相关课程进行辅导。
截至目前,威正教育在大湾区各大城市均设有分支机构,合作高校近百所,数万名学生获得威正教育文凭。
故事官:与往年相比,学历教育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
朱建伟:入学越来越难了。在过去,管理可能没有那么严格,所以更容易承认。但现在越来越规范,招生比以前更严格,招生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可能会更加规范。需要提高学历的学生需要尽快了解。
故事官:您认为正面教育对这个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朱建伟:让我们的学生通过提升学历,获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我对教育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大学毕业时我选择了当一名教师。但我后来发现,我的学生在社会上还是会因为学历而碰壁,于是我们又开始做学历教育。
我们的许多学生通过学历教育找到了更好的工作,遇到了更好的伙伴。这些都是真实事件。
其实,不仅是我们的教育平台。之前,网上有个女孩,她曾是深圳一家流水线工厂的妹子。后来,她通过学习和自学考试,在美国成为一名谷歌程序员。
所以如果你想能够
提高学历,你可以有一个好看的敲门砖,来找我们。
我希望我们只有正面教育,我们才能永远做一颗心,做一百年的教育。我希望只有正面教育才能做成百年品牌,才能一直传承下去。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