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实践中公益人气奖由你来定
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如期到达(≥≤)
实践课每人限投一票
公益每人限投三票
投票通道已经开启。请于4月29日12:00前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战队。(≥≤)
今年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小挑)。
哪支队伍将获得“最佳人气奖”?广州医科大学“创新凝聚人才,挑战凝聚力量”最佳人气奖评选现已开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见证实干公益团队的风采!
(欧米茄)
02
实践课
1.岐黄中医馆
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指导老师:吴星
项目简介:岐黄中医馆位于广州医科大学创业基地(番禺校区)2楼。其团队主要由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8名大二学生组成,并有本校乃至广中医的专业医生作为团队顾问。我馆为校内外师生提供中医特色体验服务,如中医推拿、中医拔罐、刮痧等中医理疗。
2.一系列创新食道--
胃吻合器的研制
和产业化项目
院校:基础医学院
指导老师:张秀梅、于晓丽
项目简介:围绕食管癌手术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两大并发症,研究并改进引起并发症的吻合器,降低食管癌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3.广州好卓天盛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学院:健康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杨丽琴
项目简介:动量集团旗下广州好卓天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位于广州CBD珠江新城。好卓传媒致力于为品牌提供专业的整合营销服务
企业实现品牌年轻化。
03
公益类
1.房颤规范化管理公司
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指导老师:罗碧辉、许玲玲、叶明
项目简介:有报道称,我国房颤患者超过1000万,致残死亡率高,且呈上升趋势。但目前公众对房颤知识缺乏,医疗团队对房颤的诊治能力不足。为解决这一矛盾,本项目服务于房颤患者和医疗团队,拟成立房颤规范化管理公司,分三个阶段建设:前期以科普产品为主开拓市场;(2)中期,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和管理,为不同阶段的医疗团队提供全面的教学和培训;(3)后期与基层医院合作,提供房颤分级管理等相关慢病管理服务。
2.无码愿景公益创业计划
学院:第一临床学院
指导老师:叶明
项目介绍:近视低龄化趋势和中老年人老花、白内障等眼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因此该组织创建合法的民间非营利公益组织:Share Eyes(SE)。最终目标是打造专业科学的大型公益机构,打造眼健康大型公益品牌。
3.“天使”应急科普中心
学院:第二临床学院
指导老师:陈建湘
项目介绍:“天使应急科普中心”公益创业项目致力于向公众普及流行性传染病等应急科普知识,是最专业的应急科普平台。该中心通过新媒体传播手段打破医生与公众之间的空间阻隔,拉近医生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以往“公众→医生”寻求健康知识的模式转变为“医生→公众”传播科普知识的模式,并通过在全国各地组建志愿服务队,由在校学生帮助临床医生搭建新媒体宣传渠道,让公众了解应急事件的发生、发展和预防,从而避免应急事件的发生。
4.青椒--
虚拟货币援助
建设绿色校园
学院:第三临床学院
指导老师:高翔
项目简介:该项目将与高校社团合作开展,致力于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环保公益事业,参与度将以一种虚拟货币--青椒币的形式进行合理量化。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健康的行为获得,如跑步、早起、放学后学习、参与环保志愿服务、捐赠图书、节约一次性筷子等,完成相应任务获得的青椒币可用于兑换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和综合信用测试等,在运营附加值方面,考虑引入积极健康的商业广告,所得收益将设立青椒微基金进行运营,奖励优秀青椒用户,捐赠给家庭患有重大疾病的学生。
http://www.zhucesz.com/好项目
学院:第三临床学院
指导老师:黄小玲、林希昊
项目简介:在健康中国的趋势下,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知识等健康疾病知识需要及时推广。该项目期望搭建一个医疗健康知识和疾病防控的平台,为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项目,坚持“上大夫治未病”的理念,做到未病先治、未病不变。
6.探索以互联网+为本
的新型居家社区医疗
组合方式
学院:第五临床学院
指导老师:高升
项目简介:为媒介,以广医附五院为技术支撑,以互联网+、远程医疗为辅助手段,在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下,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便捷、有针对性的居家康复指导治疗以及慢病监测治疗,为社区老年人探索更加合理的医养结合模式。
7.在互联网+的大学生
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平台
的发展和普及
学院:护理学院
指导老师:韩媛
项目简介:1。发展“大学生”
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需求问卷“2.构建开发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平台,进行干预研究3.撰写发表相关论文,推广健康教育平台。
8.儿童陪伴计划
学院:健康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张学勤、何玉达、刘建鹏
项目介绍:项目希望通过输出优质的“艺术+心理”教育课程,结合家庭、学校、社区、大学生志愿者的联动,让多方受益。目前已找到一个固定的合作组织,为教育、捷克和心理发展中心开展课程合作。后期将通过与广州团委/妇联等政府机构合作,扩大知名度,获得项目支持。同时加入机构课程,实现自身造血。同时,团队还将开展线下义卖、搭建线上商城等创新新形式。
9.于老师蒸汽探测实验室--
科技创新教育进学校
公共服务项目
学院:健康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周美芳、杨丽琴、于晓丽
项目简介:项目是面向农村中小学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进学校,建立教师蒸汽勘探实验室的公共服务项目。链接面向小学的游戏化科技教育盒子进校,开设大脑创意动手课程;面向初中开设创客STEAM课程(逻辑电路课程、Scratch创意课程);面向高中开设物联网课程(3D打印+CVE裁剪课程、Scratch实践课程、物联网课程、app inventor课程等);面向中小学生,举办“依托医疗器械培养学生发明创新能力”等系列讲座,开展假期科技研学营,提供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3D打印体验等服务。
10.“一点通”公益创业计划:
基于Internet的西部农村
老年人智能电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学院:健康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白丽萍、杨丽琴
项目描述:此项
此次推广的产品为具有定位、报警服务等功能的老年人智能手表。产品由合作商家提供,功能便捷、操作简单,可在老年人群中广泛使用。同时提供健康数据提供、义诊和志愿者线下服务。
11.“共誉”健康教育有限公司
学院:健康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杨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