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森林环保,绿色愿景种在心中
有人说,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境,而是蚂蚁森林。这个让万千网友拼尽全力积蓄绿色能量的支付宝app,迄今已吸引超过3亿中国人参与。而我们武汉市民也通过蚂蚁森林种下了真树http://www.zhucesz.com/棵,排名全国第五。同时,市民也迫切希望了解小树的生长情况。带着这样的希望,我们的社会实践团队围绕蚂蚁森林发起了互联网+公益模式调查。
2018年7月10日至7月17日,前往鄂尔多斯探秘基于“互联网+”的蚂蚁森林绿色生态公益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鄂尔多斯市,通过实地考察蚂蚁森林95号林、参观文物、调查各方态度,了解国家环保政策支持、蚂蚁森林市场口碑、用户态度,探索以蚂蚁森林为代表的互联网+公益模式。同时,实践队到沙漠植树,用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弘扬十九大精神。
蚂蚁森林是虚拟与现实连接的典型案例,让种树变得与众不同。用户用一次次低碳行为积聚绿色能量,每天打开支付宝收获能量。当积累了一定的能量值,蚂蚁森林里就可以培养出一棵虚拟的树,然后支付宝就会在这个世界上为用户种下一棵真实的树。从支付宝页面的蚂蚁森林,到现实世界中的蚂蚁森林,再到以蚂蚁森林为代表的线上线下传播的公益模式,建设的实施、模式的运作流程,都是我们探索的内容。
实践之初,我们广泛收集了大家对蚂蚁森林的意见和看法。在学校开展“让你成为一棵树”路演活动,到武汉地铁2号线请路人填写调查问卷。随后,实践队成员整理出大家集中思考的8个问题,并在实践结束后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了解治沙日历
历史,聆听英雄事迹
实践中,队员们参观了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牧区大寨博物馆。在这里,我们不仅了解了乌审召治沙的相关历史,还聆听了“沙漠愚公”宝日勒岱的治沙事迹。同时,我们还采访了博物馆馆长金华和兼职博物馆讲解员的当地大学生村官田静,详细了解乌审召治沙历史和治沙精神。
“治沙英雄”包日乐代带领乌审旗人民在激情澎湃的岁月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征服荒沙、建设草原、绿化家园,谱写了一曲人进沙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壮歌。在治沙过程中,乌审召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勇于创新的牧区精神,将成为深化发展当代全民公益活动的内在精神动力。
实践队队员还了解到,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与内蒙古林科院合作,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建立了“达拉特旗荒漠化综合治理试验站”。多年来,刘永定、胡春祥、韩迎春等一代代武汉水生所科研人员前赴后继,创造了沙漠绿洲奇迹,实现了百湖之城与风沙之城的结合。
我看见森林,我的手固定风沙
7月11日上午,队员们在内蒙古华中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蒙总和毛乌素沙地生态开发有限公司顾总、吴总的带领下,走访了蚂蚁森林95号林。
95号林面积726亩,共有沙柳12万株。沙柳种植于2018年春天。眼下,沙柳干茎有半米高。95号林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大森林,最高的沙柳还不到腰部。树林里的风很大,沙子被吹出层层涟漪。
在95号森林里,我们可以看到沙柳根部周围一些埋在沙子里的枯木条。据该公司孟总介绍,这些枯木条是用来固定幼年沙柳的。两排沙柳中间是杨木。杨木的种植在防风固沙的同时,进一步保护沙柳
沙柳是沙漠树种,生命力顽强,呈火炬状,是乌审旗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树种。杨木和沙柳是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
小山边上,矗立着蚂蚁森林95号森林的电子稻草人。电子稻草人每15分钟就能传回当地实时气象数据和高清照片。蚂蚁森林用户可以借助电子稻草人看到自家小树的生长情况。
随后,队员们深入毛乌素沙地腹地开展植树活动。植树施工队队长李师傅手把手教队员们如何种树,吴先生和顾先生也和队员们一起种树。
树栽了一大半,大雨倾盆而下。顾宗冒着雨种下最后一棵树苗。
大雨刚开始,队员们就投入到最后一项工作中:兑现路演时“让你成为一棵树”的承诺,为参与者中绿能前20名的同学种下带有自己名牌的树苗。队员们为樟子松挂上了用绿丝带绑好的特制名牌。蒙古依次,同时拍摄挂牌视频,给予简洁的问候和祝福,向每一位参与活动、助力公益的树主表达感谢。剩下的树苗,我们用空白名牌写上所有队员的名字挂起来。在茫茫沙漠中,我们留下了一小片樟子松。蒙古来承载植树队的环保心愿。
我们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种下了希望:35株樟子松幼苗。蒙古种在沙漠深处,一半在土里,一半在风里;一半拼命扎根,一半承担雨露;在一半黑暗中坚硬生长,在一半风沙中遮荫。这35株樟子松变种。蒙古人承载着守望树种和树木的绿色愿景,它们可以代替我们在西北大漠守望未来。同时,我们期待,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树苗扎根沙漠,守护它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各方态度及深度访谈
公益活动指导员、监督员--乌审旗林业局;
经过对蚂蚁森林95号林的实地考察,种植了几棵樟子松。蒙古树亲临现场,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蚂蚁森林的植树造林计划给当地带来了哪些影响?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实践队
走访了乌审旗林业局。
通过与林业局工作人员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乌审旗几十年来的治沙历程和环境变化。林业局还将当地植被覆盖率等数据告诉实践队,让队员们对乌审旗的治理环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基于林业局提供的数据,队员们得出结论:当地荒漠化治理是一项大工程,国家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蚂蚁森林等社会资本的荒漠化治理措施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造林任务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毛乌素沙地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实践队通过乌审旗林业局成功联系到毛乌素沙地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毛乌素沙地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是蚂蚁森林合作伙伴,负责树木种植和养护。该公司李顾问向团队成员介绍,今年截至目前,公司已植树4万余亩,秋季还将种植4万余亩。这些种植任务既有国家公益林项目,也有与蚂蚁森林的合作。李顾问告诉队员们,当地普通牧民一年的收入有十几万元,但如果种上这片林,三年内就不能在林区放牧了。国家的征地补贴一年五六万,所以一些牧民还是更喜欢放牧。因此,林牧矛盾亟待解决。
绿化的亲身体验者--当地牧民;
随后,实践团队还采访了牧民苏都,从当地牧民群众身上重新认识了发展蚂蚁森林的意义。“平时玩蚂蚁森林,也很期待能种下一棵树。”苏都告诉我们,牧民肯定希望土地沙化能治理好。“但大家好像不太熟悉蚂蚁森林的活动,都是在自家地里种树!”
我们实践团队以蚂蚁森林为考察切口,实地考察其建设实施情况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得出结论,蚂蚁森林这种新型公益市场很受年轻人欢迎。客观而言,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益模式,满足了老百姓种树的愿望,响应了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