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让电梯更“聪明”,有效提升电梯服务水平
电梯是广大人民群众“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的交通工具。过去,由于监管手段不足,对电梯设备的监管明显不足。虽然质监部门每年都会对电梯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但检查结果只能说明当时电梯的使用情况,并不能有效保证电梯的整体运行。
近日,湖北省成立电梯协会并召开会议选举协会会长,据悉,湖北省电梯协会将整合全省电梯行业优势资源,发挥政府与电梯行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协会会员单位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推动全省电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毫无疑问,影响电梯行业发展的因素是行业法规、监管模式和质量安全,而前者是推动后者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电梯设备监控中的应用,极大地保证了电梯设备的良好运行,不仅可以对故障做出预警处理,还可以实现预警处理,降低事故发生率。
电梯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公众对电梯的极致期待。它们一方面要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要有极低的故障率和极低的故障容限。电梯产品出现故障会影响使用者的安全,并可能影响产品的整体评价。没有人指望电梯几年后就能更换,也没有人容忍电梯三天两头坏掉。电梯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从制造出厂,到现场安装,再到政府部门和生产厂家的检验,才算合格。在使用中,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受到使用环境和维保质量的制约。
电梯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的痼疾,在于电梯相关各方缺乏相互监督的手段,信息沟通不畅。电梯作为产品,需要提供满足电梯参与各方需求的服务,即电梯安全可靠、维保及时到位、管理高效精准。但在实际使用中,电梯参与各方
-物业、维保单位、业主、生产厂家和电梯管理部门要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电梯安全水平。由于信息沟通不畅,服务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物业公司不负责;维保单位不尽职;业主不知情;厂商不沟通;电梯监管行政资源不足。
每年全社会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电梯安全,实现物业有监控、企业有平台、政府有热线,共同应对电梯突发事件。建设电梯物联网平台系统意义重大。一是集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于一体,可以大大减少重复投资。同时,通过整合社会力量,真正做到责任到人,减少处理电梯事故和困人的时间和成本。二是通过物联网更细致的信息采集,达到电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大大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电梯的可靠性。三是有效防控可能出现的电梯风险,直接管理风险点,从源头上杜绝事故发生。
对于电梯维保企业来说,电梯物联网让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以往的电梯维保活动只能依靠现场人员的经验,无法提前预判和配备各种资源。有了电梯物联网,企业可以彻底再造其服务模式,根据平时电梯返修率和零部件使用状况,提出更有效的备货方案和更有效的维保周期,同时在电梯闲置时间进行针对性维保,提升电梯服务水平。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将拥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对于可能危及安全的问题,提前备货。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工人可以立即知道是什么故障,甚至在征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采取远程干预措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严密的层级组织和严格的流程,依托不同层级信息的收集,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确保企业流程规范,各项任务落实,每一项生产活动都有质量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
电梯物联网
网络平台,真正实现了电梯、企业、政府信息的全面整合;通过社区联网的方式将电梯形成局域网,使电梯制造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行业协会、房地产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电梯智慧监管,保障电梯可靠运行。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