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是史学家陈寅恪命名的泛组织名称,指居住在关中、陇西一带的士绅群体的总称。这个组织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中国北方百年的政治走向,指挥着北魏的分裂,以及北周西魏、隋朝北周、唐朝隋朝等一系列王朝更迭。
关龙集团为什么这么好?这要从它的诞生说起。
首先,解释“关陇”。关是指函谷关以西、龙山以东、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地区,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陇是指位于今天甘肃省东南部的龙山(六盘山)以西的平原地区,又称陇西、陇右。
关陇集团是指生活在关中、陇西一带的富贵人家。当然,这个富贵家族指的是拥有军政大权的士绅集团。这一群体的诞生与北魏建立的“六镇”有关。
1.六镇防御体系演变为军阀集团
北魏建立后,为了抵御北方柔兰民族的骚扰和入侵,北魏道武帝陶八开始在平城(今大同)北部设立军事重镇。历经几代皇帝,北魏“六镇”防御体系正式确立。这6个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福明、柔旋、淮黄,都位于今天内蒙古和河北的交界处。
与唐末的藩镇类似,这六镇逐渐演变为家族政治集团,集军政大权于一体。
2.从六镇演变出两个大佬
六镇中诞生了两个矛盾尖锐的派系,一个是以高欢为首的怀朔集团,另一个是以宇文泰为首的武川集团。
永熙三年,高欢逼走孝武帝,建立孝京帝,史称东魏。在宇文泰的支持下,孝武帝在长安重建朝廷,史称西魏。至此,北魏正式分为两个朝廷。
3.宇文泰府兵制与八柱国十二将
西魏建都关中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们积极本土化,迅速与关中、陇西家族融合。宇文泰摄
后来进行兵制改革,实行府兵制,设立八柱十二将统领军政,从而诞生了以二十家为首的关陇集团。
八柱国是柱国的八位将军,分别是:宇文泰、元信、李虎、李弼、赵贵、禹晋、独孤信、侯末陈冲。其中,李虎是李渊的祖父,李弼是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是杨坚的岳父、李渊的祖父。
八竹国中,除宇文泰本人和皇族元新外,各统六将,共十二人:元裕、元瓒、元廓、宇文道、宇文贵、李渊、大西武、侯默陈舜、杨忠、窦鲁宁、何兰香、王雄。
杨忠是隋文帝的父亲,当时由独孤信领导。
关陇集团是鲜卑民族与汉族融合程度较高的政治集团。从诞生之日起,它就牢牢占据着西魏政治的顶端,导演了一系列政治事件。
1.观龙集团导演的政治事件
西魏四帝被宇文泰毒死,后世帝王被迫撤退。可见,西魏皇帝只是权臣宇文泰的玩具,宇文泰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废帝。
宇文泰死后,他十五岁的儿子宇文觉即位,由侄子宇文护辅佐。第二年,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袁阔勋位于宇文觉,并将国号改为“周”,完成了关陇集团主导的第一次王朝更迭。
北周建立后,宇文护成为玩弄皇权的权臣。他连续毒死了两个皇帝。北周第三任皇帝宇文邕结合宗室设计除掉宇文护,首次表明皇帝拥有实权,消灭了北齐(高欢代表东魏建立),完成了北方统一大业。
周玄帝宇文S即位后,安之若素,将大权交给岳父杨坚,甚至主动给七岁的儿子打坐位。第二年,宰相杨坚废黜已故皇帝宇文婵,自立为帝,改年号为隋,完成了关陇集团指挥的第二次王朝更迭。
隋代只有两位皇帝传世,取而代之的是大唐。虽然史书上一直说,
隋炀帝死于个人不道德,但其实背后的推手是关陇集团,而且是关陇集团的另一位老大哥,天蚕土豆的孙子李渊。由此,关陇集团完成了第三次王朝更迭。
宇文泰、宇文护、杨坚、李渊之所以有改朝换代的实力,并不是因为他们个人实力强大,而是因为他们在关龙集团的“圆桌会”上拥有话语权,获得了内部的广泛支持。那么,关陇集团是如何控制皇权的呢?
2.关陇集团是如何控制皇权的
①宇文泰开的先河
一个制度诞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猛男。冠龙集团创始人宇文泰是创造一个时代的牛。
宇文泰以吴川军事将领为基本班底,整合关陇门阀,在其帐下构建了统一的政治集团。西魏王朝的建立,实际上是宇文泰与高欢斗争的结果。没有宇文泰,就没有西魏。
从宇文泰开始,观龙集团就被注入了政治“信任”的基因。通过强大势力之间的权力交换,只要达成协议,就可以立即改朝换代。因此,关陇集团时期,皇权空心化严重。
②关陇集团内部的婚姻关系
关龙集团维护内部利益最重要的手段是内部联姻。人们可能只看到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在北周、隋朝和唐朝。事实上,在这个群体内部,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婚姻关系。
比如,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宇文泰的孙女。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长孙家族是拓跋皇室的后裔。这就是汉族李氏家族与鲜卑人通婚的原因。作为关陇集团八大支柱之一的李家,必须通过相互联姻来巩固家族利益。
这也是皇权难以破解被婚姻牢牢束缚的关陇集团的原因。
③皇权相对关陇集团的弱势
皇权衰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历史演变有关,即皇权从一
一开始是由关龙集团“选”出来的,并不独立,对关龙集团有很强的依赖性。
同时,皇权与政治集团之间的利益对立也无法根除,这是皇权的特性所致。因此,出现了一个怪圈。原本扶持的门氏家族一旦坐上王位,立刻与关龙集团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方面皇权与关陇集团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另一方面皇权对关陇集团的依赖无法消除,皇权不可避免地被孤立。
领跑百年的冠龙集团为何没有延续下去?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关陇集团的衰亡主要有三个因素。
1.后宇文泰时期关陇集团的内部斗争
宇文泰作为冠龙集团的创始人,其领导地位无可争议,其个人威望除了权力外,是后人所不具备的。宇文泰去世后,留下了一个“精神领袖空缺”的时代。他的侄子宇文护虽有他的权势,但根本不具备领导关陇集团的资历和威望。
由此,观龙集团不再铁板一块,内部矛盾和利益分化开始显现。周武帝宇文邕利用关陇集团对宇文护的不满,一举铲除了宇文护。
2.新旧动力力量的消长
随着关陇集团第一代祖先的去世,后续家族子弟严重分裂,有的在政治斗争中一蹶不振,有的因能力不足逐渐淡出主流政治圈。与此同时,新生代大门势力逆势而上,挤入观龙集团核心圈层。
比如杨坚,原本不是八柱之后,而是成为北周最有权势的家族。同样出现的,还有高氏、胡灵家族。
新旧势力的交替,必然导致关陇集团内部的裂变。
3.隋唐严峻的打压
到隋代,关陇集团已不是八柱十二将的原貌,势力分化、实力衰落十分明显。隋文帝、隋炀帝时期,
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关陇集团的镇压政策。如改革兵制、官制,实行科举制,迁都洛阳,扶植南方士绅群体等。
到了唐代,他继续秉持隋朝对关陇集团的镇压,如修宗谱、扶植山东士绅等。到了高宗梧州时期,对残存的关陇集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从此关陇集团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