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江经开区检察院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对刘某、敖某等6人提起公诉。本案线索实为案值395元的警情。
去年7月15日,扬中市公安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和东莞市。浙江省杭州市同步开展收网行动,一举破获一起销售网络覆盖全国、产品涉及20余个奢侈品牌、涉案金额6000余万元的直播售假大案。查获售假犯罪团伙5个、主播经纪公司1家、主播团伙3个、制假窝点5个。现场查获假冒品牌商品1万余件,扣押涉案资金近千万元,抓获主播及售假人员20余人。据悉,该案系镇江首例网络直播售假案。
初查中遇到的问题
巧妙的调查终有结果
2021年3月2日,赵先生向扬中市公安局报案称,其于2021年2月花395元购买了一条国际奢侈品牌裤子,收货后发现是假货。
扬中市公安局立案后发现,该主播反侦查意识较强。直播过程中,主播在介绍商品时不直接谈及商品名称,展示的相应商品上的商标用手遮挡或用贴纸粘贴,商品链接上没有商品名称,只有商品编号。因此,一场直播下来,侦查员根本不知道主播卖的是什么品牌的产品,主播直播后视频也会立即删除。
调查人员没有放弃。通过对直播内容和网络平台规则的反复研究,他们最终通过商家客服获取并加入了主播团队的一个推广微信群。在微信群里,专人按照主播介绍产品链接的顺序发送产品详情,并配以文字介绍,了解主播口中暗语所指的品牌。通过工作,基本摸清了销售模式,主播在直播间负责展示介绍,并引流到微信群查看产品详细信息,吸引粉丝购买。
重新审视思路
研判突破
直播销售可定,但假货供应链在哪里
在?只有揪出假货,才能对直播销售进行全链条打击。
扬中市公安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局领导任副组长的专案组。专案组本着“小线索、查大案”的思路,以供应链和锚点两个点进行循线追踪,做到破面扩线、以面扩线。
通过进一步研判,确定主播谭某系某机构主播,该机构对接杭州某商贸有限公司、深圳某商贸有限公司供应链,以供应链提供货源、发货,主播开展直播销售的模式,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刘某是杭州某贸易公司的负责人,该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杭州的假冒公司。不仅通过雇佣主播直播卖假货,还在朋友圈微商卖假货。
通过研判还发现,某事业单位的公司实为广东某某传媒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公司架构、公司售假主播的真实身份以及公司合作售假供应链等基本查清。案件侦办取得重大突破。
实地再调查
图片立下汗马功劳
随着调查深入,专案组发现网店直播销售知名品牌产品20余种,销售金额6000余万元。此次直播卖货案的特点是涉案价值大、涉及品牌多、涉及区域广。扬中市公安局先后向镇江市公安局、江苏省公安厅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
为摸清涉案嫌疑人办公地点、直播地点、居住地、假货仓库等情况,为全面收网做准备,专案组派出多组警力分赴杭州、深圳、东莞等地,线下确认办公地点、寻找仓库。在杭州、深圳两地,侦查员先后确定了杭州某商贸公司的仓库位置、广东某传媒公司的真实位置、深圳某商贸公司的真实位置。但在东莞,调查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主播谭某透露,直播带货时供应链直播间在东莞,但整个直播团队负责人李某、主播谭某及相关人士
员工全部来自东莞,供应链上也有东莞股东。无法确认哪个位置是供应链直播间,是办公地点还是仓库地点。
通过反复仔细观看现场视频和微信群,一张照片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这张照片反映了主播的深夜选拔。团队工作人员在凌晨2点左右拍下现场,发到微信群里,向粉丝们认领主播有多不容易。
这张照片的背景玻璃上出现了“某图片”的字样。细心的侦查员敏锐地发现,只要找到“某图”字样所在的楼栋,就能在楼栋附近找到直播间。经过仔细走访,侦查员最终发现,东莞某地某商厦三楼B区除了墙壁外,整个区域都被窗帘覆盖,但窗帘外的玻璃上有“某图”字样。
为进一步确认位置,侦查员在直播间直播时间赶到该区域,听到主播谭某在直播和线下直播场所同时喊着“5、4、3、2、1,联动”。第二天,他们看到快递员来取大量快递,由此确认是供应链直播间、办公室、仓库。
至此,经过4个多月的不懈侦查,涉案人员、直播间、工作人员办公地点、假货仓库等涉案信息全部明确,具备全面收网条件。2021年7月15日,扬中市公安局抽调百余名警力分赴两省三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一举成功破获该案。(王坤宋卢俊张兆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