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中文名新华三,是中国领先的数据通信设备公司之一。
H3C,中文名新华三,是中国领先的数据通信设备公司之一。
这家公司之所以有这么蹩脚的名字,主要是因为它的创立历史。20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鲍勃·梅特卡夫的工科学生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加入了当时计算机领域最NB的施乐公司旗下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要知道微软和苹果使用的图形操作系统界面就是这个研究中心发明的。
这家公司之所以有这么蹩脚的名字,主要是因为它的创立历史。20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鲍勃·梅特卡夫的工科学生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加入了当时计算机领域最NB的施乐公司旗下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要知道微软和苹果使用的图形操作系统界面就是这个研究中心发明的。
在当时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远古时期的个人电脑。梅特卡夫虽然没有参与计算机的研发,但他认为计算机应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来相互交流。于是,这个年轻人发明了一种可以利用同轴电缆将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局域网,并将其命名为以太网。
在当时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远古时期的个人电脑。梅特卡夫虽然没有参与计算机的研发,但他认为计算机应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来相互交流。于是,这个年轻人发明了一种可以利用同轴电缆将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局域网,并将其命名为以太网。
直到今天,计算机网络通信仍然使用以太网,梅特卡夫也因此被称为以太网之父。
直到今天,计算机网络通信仍然使用以太网,而梅特卡夫
因此被称为以太网之父。
发明以太网的梅特卡夫并不满足于在施乐做兼职。相反,他在1979年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成立了一家公司来销售以太网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在公司成立初期,他还拒绝了一家名为苹果的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创始人的邀请。
发明以太网的梅特卡夫并不满足于在施乐做兼职。相反,他在1979年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成立了一家公司来销售以太网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在公司成立初期,他还拒绝了一家名为苹果的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创始人的邀请。
梅特卡夫说,我从未听说过乔布斯,也从未听说过苹果公司,但我刚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所以我拒绝了他。
梅特卡夫说,我从未听说过乔布斯,也从未听说过苹果公司,但我刚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所以我拒绝了他。
梅特卡夫给自己的公司取名为3com,因为梅特卡夫有一天突发奇想,认为计算机、通信、兼容这三个词是以太网的核心,而这三个词都是以com开头的,于是他心血来潮给自己的公司取名为three com,也就是3com。
梅特卡夫给自己的公司取名为3com,因为梅特卡夫有一天突发奇想,认为计算机、通信、兼容这三个词是以太网的核心,而这三个词都是以com开头的,于是他心血来潮给自己的公司取名为three com,也就是3com。
H3C中的3C,这就是它的来源,3CO
3c m。所以,如果要说H3C的起源,也可以说说以太网的创始人。
H3C中的3C,这就是它的来源,3Com中的3C。所以,如果要说H3C的起源,也可以说说以太网的创始人。
文章标题中已经揭秘的H3C中的H,就是华为的H,华为是如何与3Com“勾搭”起来的呢?
文章标题中已经揭秘的H3C中的H,就是华为的H,华为是如何与3Com“勾搭”起来的呢?
这个故事有点复杂。1984年,3Com成立五年后,其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思科成立。思科成立后发展迅速,很快与3Com并驾齐驱,数据通信市场进入群雄争霸的局面。
这个故事有点复杂。1984年,3Com成立五年后,其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思科成立。思科成立后发展迅速,很快与3Com并驾齐驱,数据通信市场进入群雄争霸的局面。
1988年,在美国大洋彼岸的中国大陆,顺应改革开放潮流,任正非下海创办华为。华为在成立之初就直指数据通信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步扩张,踏入思科和3Com的版图。
1988年,在美国大洋彼岸的中国大陆,顺应改革开放潮流,任正非下海创办华为。华为在成立之初就直指数据通信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步扩张,踏入思科和3Com的版图。
2003年,思科突然对华为发起攻击,但不是在市场上,而是在法庭上。思科起诉华为侵犯专利、版权、不正当竞争和商业秘密,构成21项罪名。如果罪名成立,华为将被判处支付巨额罚款,甚至破产。
2003年,思科突然对华为发起攻击,但不是在市场上,而是在法庭上。思科于年对华为提起诉讼
包括专利、著作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构成21项罪名。如果罪名成立,华为将被判处支付巨额罚款,甚至破产。
按理说,作为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华为应该同时成为思科和3Com的眼中钉。但实际情况是,当时的3COM已经被思科赶超,发明以太网的3COM在自己的市场上被另一家公司赶超。想必3Com很不爽。
按理说,作为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华为应该同时成为思科和3Com的眼中钉。但实际情况是,当时的3COM已经被思科赶超,发明以太网的3COM在自己的市场上被另一家公司赶超。想必3Com很不爽。
因此,在这次华为与思科的争端中,3Com实际上成了华为的友军,帮助华为的方式非常直接。2003年同年,3COM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Huawei3Comm(后更名为H3C)。
因此,在这次华为与思科的争端中,3Com实际上成了华为的友军,帮助华为的方式非常直接。2003年同年,3COM与华为成立合资公司Huawei3Comm(后更名为H3C)。
通过合资公司,华为从3Com获得了大量技术和专利许可,最终迫使思科与华为和解。
通过合资公司,华为从3Com获得了大量技术和专利许可,最终迫使思科与华为和解。
成立之初,华为占股51%,而3Com占股49%,营收几乎全部在中国大陆。按理说,H3C应该是华为的公司。公司成立5年后,虽然H3C逐渐发展壮大,但华为开始专注于运营商业务,因此将持有的H3C 51股权以20亿美国元的价格出售给3Com。
成立之初,H3C和华为占比51%,3Com占比49%,营收几乎全部在中国大陆
按理说,H3C应该是华为的公司。公司成立5年后,虽然H3C逐渐发展壮大,但华为开始专注于运营商业务,因此将持有的H3C 51股权以20亿美国元的价格出售给3Com。
然而,即便得到H3C的鼎盛时期,3Com也早已被思科打压,业务逐渐萎缩。甚至其95%的收入都来自业务主要在中国的H3C。2008年,陷入困境的3Com扭转乾坤,想把自己和H3C打包回卖给华为。
然而,即便得到H3C的鼎盛时期,3Com也早已被思科打压,业务逐渐萎缩。甚至其95%的收入都来自业务主要在中国的H3C。2008年,陷入困境的3Com扭转乾坤,想把自己和H3C打包回卖给华为。
当然,华为愿意接受原来的子公司和恩人,收购进入实质阶段,但最终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
当然,华为愿意接受原来的子公司和恩人,收购进入实质阶段,但最终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
此时,美国企业惠普乘虚而入,以27亿美国元的价格收购了急于出售自己的3Com。结果,H3C成为惠普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