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在向轻资产模式转型。在物流运输行业,车辆购置成本作为物流从业者的一大成本支出,也将在轻资产模式下加速转型,重卡租赁将迎来发展契机。从目前国内重卡租赁行业来看,狮桥无疑是融资租赁行业的排头兵,无论是模式还是市场份额都具有较大优势。不过,除了狮桥,每家重卡租赁企业也各有特色。本文对重卡租赁行业的新企业和模式运作进行了盘点。轻资产模式环境下,英车、中储智运、曼恩、卡车驿站,谁将成为继狮桥租赁之后重卡租赁行业的龙头企业?
Win Che技术
重卡租赁模式:以租代售
模式解读:在租赁模式上,与主流车厂合作,根据客户需求定制车型,提供1至3年0首付、低毛利的长短租服务,降低现金流压力,提升车辆配置灵活性。
在车辆管理服务方面,从车辆全生命周期成本TCO出发,通过车辆技术优势和运营管理经验,一方面为客户检查异常油耗实现技术节油,另一方面整合后市场优质资源,提供轮胎、维修、保险等后期服务保障。
此外,作为专业的网约车管理平台,在数据终端,车辆会自行记录油耗、行驶距离、驾驶员驾驶习惯等,并提供在线故障处理进度查询、自动生成营业收入报表等附加服务。如果遇到一些异常项目,还能及时向客户反馈并协助解决,为客户降低综合管理成本,提高车辆管理效率。
点评:定制化产品,从车辆全寿命周期成本TCO出发,依托数字化车辆管理平台,在用车、车辆管理、后市场服务等全方位服务用户。
中储智云
重卡租赁模式:以租代售
模式解读:中储智运是全国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专业的物流运输服务能力,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物流生态圈。20
18日初,中储智运全面上线重卡租赁业务,这是中储智运与陕汽达成战略合作后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在重卡租赁试运行后,得到了众多卡车司机的认可。中储智运重卡租赁业务全面启动以来,先后与中国重汽、一汽解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初智作为专业无车承运平台运营,依托自身货源优势和整车企业后市场服务能力,为货车司机提供集“车辆租赁、货源直供、后市场服务”于一体的连锁服务。同时,中储智运积极开展线上ETC、加油卡、加油卡、货车零配件服务,以及司机商城、司机之家等各类新型物流消费业务。
点评:一方面,依托无车承运平台优势,线上重卡租赁业务具备货源优势;另一方面,通过与整车厂合作,享有整车后市场服务网络,后市场服务优势凸显。但中储智运重卡租赁业务起步阶段,各环节的运营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
大昌星和曼恩租车
重卡租赁模式:经营性租赁
车型解读:2019年8月27日,曼恩与大昌行在北京签署汽车租赁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为中国用户提供曼恩牵引车的经营性租赁服务,这也是进口重卡首次在中国推出该服务。根据合作流程,曼商用车中国将以销售形式向大厂行提供可租赁车型产品,再由大厂行验证承租人资质并提供租赁服务,曼授权经销商则支持车辆维修、保养、改造和二手车销售。
对承租人而言,该模式不仅启动成本低于融资租赁,同时可享受从售前到售后的一站式优质服务,租金增值税抵扣、租赁期内车辆质保、按实际公里数灵活支付月还款额等优惠,以及车联网、高效驾培等曼恩专属的附加产品和服务。此外,还可以降低残值和排放标准及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目前租赁汽车
可注册的城市包括上海、合肥、杭州、南昌、江阴,未来将惠及和覆盖更多城市。
点评:重卡租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较为普遍,曼恩在欧洲市场已有成熟经验。但曼恩和大昌星的业务覆盖面较小,无法满足全国重卡租赁的需求。据统计,目前租赁车辆只能在上海、合肥、杭州、南昌、江阴五个城市注册登记。此外,大昌兴和曼表示,未来将受益并覆盖更多城市。但全国覆盖,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卡车站
重卡租赁模式:经营性租赁
模式解读:与传统贷款方式相比,货车场站推出的货车租赁业务只能贷款买两辆车。选择货车驿站智能租车服务,“先租后买”,零首付,免购置税。同样的资金可以获得6辆车的使用权。
以“先租后买”为例。一辆市场价1万元的重卡,首付1万元、服务费几千元就能开走,每月租金1万元。租赁满3年后,可以选择一次性支付尾款购买车辆所有权,也可以选择分期支付尾款。方法非常灵活。如果选择不拥有车辆,可以继续租赁,续租每月租金仅需5500元。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前期车辆成本低,零首付,包括购置税、上牌等服务,后期使用的保险、年审、档案管理等都由货车场站代办。物流企业在车辆管理上更加省心省力。他们购车前不担心成本高,购车后不担心车辆手续、车辆管理等问题,用车后也不考虑二手车残值收益等一系列问题。每辆车的使用成本是可以预期的。
点评:从目前的业务模式来看,主要客户群体针对物流企业,业务重点为城际运输轻卡租赁业务,重卡租赁业务占比较低。此外,租车过程中的保险、年审等虽然由货车场站统一管理,但却是租车过程中重要的后市场
在服务环节,货车场站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内容提要:作为公路运输的主要工具,重型货车遍布全国各地。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在重卡租赁业C位出道,一方面要解决卡车司机的供给问题,另一方面要提升卡车司机在后市场的服务质量。无论是个体司机还是物流公司,都关心这两个关键点。谁能更好地为物流从业者降本增效,谁就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