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迅猛之势席卷全国的雾霾,让广大市民“谈霾色变”。“消除雾霾、重塑蓝天”成为民生改善的重中之重。地方两会上,大气污染防治成为热议话题,也成为各省区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和政府体恤民情,开始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市政府审议《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首次将一部法规的实施情况作为专项工作向市人大报告。天津市人大还审议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加大了对“拒不改变”排污的处罚力度。强治霾、减煤、脱硝、除尘、控车成为关键词。北京核心区将实现“无煤化”,城六区全部取消燃煤锅炉,开征建筑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河北大幅压减煤炭消费,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陕西全面实施超洁净排放、热电联产、脱硝除尘技术,拆改城区燃煤锅炉,目标是西安周边100公里无煤化。安徽、江苏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地方依法治理大气污染提供参考。江苏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万辆,淘汰燃煤小锅炉3100台,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10项;在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黄标车的基础上,浙江还将搬迁改造大气污染企业;安徽将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秸秆焚烧、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火电机组、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比例达到100%。由于大气污染物流动性强、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健全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深化部门联合、区域联动。北京、河北、陕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完善”“深化”“健全”等字眼提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上海也提出深化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使现有的法律法规、技术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监督问责制度得到严格执行才是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