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最重要的护身符,也是劳动者的“劳动身份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一些用人单位都会玩出各种花样和花招。
模式1:不签署合同
由于种种原因,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在现实中时有发生。殊不知,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有风险。
对于公司来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工资。
对于劳动者来说,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而且,如果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以后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将无据可查。因此,建议劳动者积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模式2:空白契约
一些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中,具体条款(如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工时制度等)空白,要求劳动者直接签字。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的,劳动者工资、工作时间、工种等内容可以由用人单位随意填写。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合同文本中是否存在空白信息,远离空白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有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九个条款。
模式3:术语未知
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查看合同中是否写明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不能模棱两可或不写明工作地点
签订劳动合同,防止单位随意调整工作区域,甚至强迫劳动者主动辞职,逃避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同样,在合同中也要明确说明工作名称,防止单位随意调整工作。
劳动报酬是合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切记避免口头约定,比如工资的多少、奖金的发放标准等,一定要在合同中体现出来。同时,要明确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和时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没有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模式4:扣留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为逃避责任,在签订劳动合同后不主动将本应由劳动者持有的复印件交给劳动者,或者只将劳动合同复印件交给劳动者而不是原件。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手中没有劳动合同原件,权益受到侵害时可能会带来维权困难。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持劳动合同复印件一份。因此,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应及时向用人单位索要本人持有的劳动合同原件,并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