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芙巧克力、士力架、箭牌口香糖、MM的巧克力豆、唯佳猫粮、宝鹿狗粮……这些品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你知道这些产品都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吗?这家公司直到现在还是一个家族企业,经理们也没有上市的打算,只是专心做产品,这就是火星。
玛氏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商之一,也是美国第三大私营企业,拥有600亿美国元资产。在全球68个国家拥有135家工厂,全球员工超过65,000人。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主要生产和销售糖果、巧克力、宠物食品、电子产品等产品,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国元。旗下价值超过十亿美国元的品牌中,有德芙、箭牌、玛氏、MM's、士力架、澳白、宝露、皇家、唯佳、特曲等,其中糖果、巧克力制品、宠物用品等产品销量居全球同类产品首位。
火星是由弗兰克于1923年创建的,但并不是因为他,火星才发展起来的。在创立玛氏之前,他经营过很多糖果厂,都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开了一家名为Mar-O-Bar的公司,生产一种混合了坚果和巧克力的糖果,但生意并不太好。1923年,他和前妻的儿子福雷斯特从加拿大回到美国,建议他在糖果周围裹上一层巧克力,并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企名网棒”。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大获好评,销量激增,让弗兰克的公司在美国崭露头角。
1927年,公司名称正式改为火星公司。1930年,玛氏成功研发士力架,生意蒸蒸日上。1932年,玛氏推出了3Musketeersbar,使玛氏成为美国第二大糖果制造商。弗兰克满足于现状,不再想扩大生意。但他的儿子福雷斯特认为,现在是发展和扩大规模的合适时机
,将业务扩展到国外。父子俩都坚持己见,经常吵架。最后弗兰克把福里斯特赶出了公司。
Forrest并没有净身出户,而是带着拿到的5万美国元和“企名网棒”在欧洲的销售权,开始了他在欧洲的创业生涯。凭着对糖果的热爱,他在托伯勒和雀巢等工厂工作。在研究了当地人的技术和口味后,他在英国创办了福勒斯特·玛氏食品制造公司。由于“企名网棒”根据当地口味进行改良,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到1939年,福雷斯特已成为英国第三大糖果制造商。
二战后,弗雷斯特在英国的生意并不好做,于是他搬回美国,开发了MM的、Uncleben's大米等几个品牌。当时弗兰克已经病逝,玛氏的股权落到了弗兰克后来的妻子和女儿手中。经过福雷斯特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64年,他能够完全控制火星。合并欧美玛氏公司,也重塑了玛氏的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本着质量、责任、互利、效率、自由的原则,赋予员工工作上的绝对权力,扁平化的组织管理,设置很少的高级职位,给予员工丰厚的奖励,培养员工的忠诚度。许多玛氏经理退休后变得富有。
1973年,福雷斯特退休后,将管理权交给了子女。他们没有让父亲失望。他们收购了德芙公司、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2008年以23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口香糖制造商箭牌,从而使玛氏成为糖果盒宠物食品行业的世界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