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有一家外资股东即将退出基金管理公司,而这次的主角是成立刚满一年的道富基金。
不容忽视的是,2013年以来,基金公司股权变更消息此起彼伏,其中小型基金公司股权变更和外资退出成为市场关注的两大焦点。
道富基金二股东道富环球投资欲出售所持49股股份,这是今年以来第二起外资撤离案例。外资撤离的背后,大多是基金公司连连亏损。
基金公司再现权益变动
日前,道富基金传出消息称,外资股东道富环球投资将退出。
消息称,由于经营理念不同,中外股东在发展思路上存在分歧,二股东道富环球投资将出售道富基金股权。这将是今年基金管理公司股权变更的又一案例,距离道富基金成立刚刚满一年。
道富基金成立于2013年6月6日,是业内第81家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中方股东为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外方股东为道富环球投资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股和49股。
业内普遍的说法是,两大股东之间的明争暗斗成为道富基金股权变动的最直接原因。最直接的体现是,去年9月,基金公司成立3个月后,外方选聘的总经理宣布离职,公司首只产品直到11月才发布,这也是道富基金迄今唯一一只公募产品。
同时,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中也未出现道富基金的名称,这表明道富基金短期内不会有新的公募产品。从唯一一只公募产品--道富增鑫定期开放债券型基金来看,一季度末该基金资产规模为1亿元,A类和C类份额净值今年以来分别实现增长和增长,跑输同类基金平均水平。
道富基金管理公司成立4个月后,其子公司道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如今这也被业内
它被理解为中国股东在股东斗争中的胜利。
中小公司股权或成鸡肋
事实上,这并不是今年以来基金公司的首次股权变更。
5月,上市公司美邦服饰表示欲出售所持长安基金股权。随后,西部证券发布公告称,纽约银行梅隆西部基金股权转让事宜尘埃落定,纽约银行梅隆西部原第二大股东纽约银行梅隆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49股股份。基金公司股权变动接连出现,一时备受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基金公司股权变更的原因一般包括基金管理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股东投资领域的调整、相关政策法规对持股比例的限制和变动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去年以来基金公司权益变动频繁,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中小基金公司成为权益变动的主角。究其原因,主要是基金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在给股东带来投资收益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如长安基金、纽约银行梅隆西部等。自2011年成立以来,长安基金连年烧钱,近三年累计亏损超过7600万元。纽约银行梅隆西部的情况也类似,过去三年亏损近亿元。
此外,去年新成立的东海基金、江信基金股权也发生变化。去年,东海基金公司曾于10月11日向证监会提交5股以上变更申请,并于10月底获得受理。上市公司中炬高新投资的江信基金于2013年初获批成立。2013年5月,中炬高新发布公告称,将出售江信基金20股股票。当时的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净利润为-8。6900万元。
与之相反,大中型基金公司的股权也发生了变化,如华夏、招商等,但这类基金公司的股权变化多朝着进一步提升大股东话语权的方向发展。明显不同于中小基金公司的变更,区别于两种类型
基金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差异不言而喻。
外资撤离潮仍难确定
此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近年来不少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东选择退出。原荷兰ING、法国巴黎银行、比利时联合银行等相继出售合资基金公司股权。之后,纽约银行梅隆韦斯特和道富投资相继退出。这与多年前外资股东介入中国市场时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
但也有分析认为,这不能视为外资集体撤离的大趋势或外资水土不服的表现。“选择与有实力的外方股东合作,对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外资参与可以在投资理念、风险控制等方面有所帮助,也可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但这也需要中外各方的磨合程度。虽然不少外资退出,但要注意的是,仍有不少外资参与其中”,一位基金分析师指出。
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9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中,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占比过半。2013年以来成立的13家基金公司中,成立时外资参股的基金公司有6家,可见外资参股的热情依然高涨。同时,在富国、鹏华、国泰等业内口碑较好的大中型基金中,外资持股比例依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