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大葱行业如何取公司名字

发表日期:2022-09-23 13:49:20

1990年出生在青州经济开发区双庙村的张启鹏初中毕业后步入社会,在各个行业历尽艰辛。利用流转的10亩地,他开始种植大葱。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600亩,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洋葱专家”。在致富路上,张启鹏不忘反哺乡村的恩情,履行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7月8日,记者来到张启鹏的农田种植区,听他讲述创业故事。

洋葱苗人工栽植后期机械化作业

7月8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青州市高柳镇史家村张启鹏的农田种植区。一排排沟渠整齐划一,数十名农民夏耕备耕,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张启鹏戴着遮阳帽,或蹲或坐,麻利地将洋葱苗插在打好的孔里。额头上的汗都没擦,他和乡亲们一个一个地按着,仿佛在农田上穿针引线。雨季来了,500多亩地的种植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从6月中旬开始,他每天凌晨4点就在农田里忙碌。

“六七月份栽种,立秋后就能加速生长。”张启鹏告诉记者,他家的农田里种了两季大葱。第一季是4月育苗,6月栽种,12月上市。在此期间,9月留出部分土地进行育苗,12月种植,次年6月收获。

此外,由于9月后东北等地气温下降明显,大葱苗种植成活率低,张启鹏还在这些地方为客商育苗。培育好的苗木发往全国多地后,将进行后期栽植培育。

张启鹏告诉记者,大葱种植时除了人工种植外,其他都是机械化种植,旋耕机、开沟机、锄地机等设备齐上阵,不仅快捷高效,还节省了人工工作量。

为了解决育苗问题,吃住在田间地头

“什么都不懂,我就种洋葱,搞技术指导和服务。”说起自家种的大葱,张启珍的心里话

不免骄傲和自豪。然而,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这个憨厚的农家小伙的起步并非一帆风顺。

1990年出生的张启鹏,初中毕业后因各种原因错过了高中。乐观善良的他没有气馁,早早踏入社会,从事各种工作。现实让他意识到,要想致富,就必须找到一条新路。终日的辛勤劳作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决心。

还在青州一家化肥企业从事销售的张启鹏,从老板手中流转了10亩土地。20世纪初,他带着2万元积蓄和东拼西凑借来的3万元,每天开着摩托车来回10多公里,在高柳镇良孟村集中种植大葱。

一开始一切都很困难。在大葱栽培过程中,育苗成了首当其冲的难题。张启鹏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自学农业知识。为了节省时间,他买了一个集装箱,每天吃住在地里,不敢有丝毫懈怠。

田间地头的辛苦劳作,让这个26岁的阳光男孩老了不少。母亲理解张启鹏创业的艰辛,主动加入进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母子二人的精心培育下,第一批洋葱苗不仅出苗率高,而且长势良好。

第一年我丢了钱,幸好家人支持我

解决了育苗问题,张启鹏对自己种植的大葱信心满满,但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由于信息闭塞和对市场控制不准确,我们第一年就血本无归。

在家人的支持下,第二年,他从原来的老板手中流转了100亩土地,继续种植大葱。“第一年还是很辛苦,但我相信第二年会好起来。”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张启鹏一有时间就向当地农技人员请教,不断从网络上学习农业知识。

让张启鹏高兴的是,第二年市场销路就好了,大葱价格卖到元/斤,他就赚了130万元。第三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一块地种了3年大葱。”第四年,他果断了

放弃这片土地。

2019年,张启鹏来到淄博市皇城镇,从当地农户手中流转了200多亩土地,不仅种植大葱,还种植了近百亩白菜。同年,参加潍坊市乡村振兴“好青年”培训班后,他开阔了眼界,坚定了信心。

通过努力,张启鹏种植的蔬菜在市场上得到肯定,不少客商和产业开发区都来找他洽谈工作。日前,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区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随着订单的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今张启鹏的种植总面积达2600亩。2020年,年产量达到3000万斤以上,利润1000万元左右。张启鹏也成了村民口中的洋葱种植能手。为了实现生态效应的良性循环,他拿出一部分土地进行休耕,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从种植区周边雇工待遇优厚

2019年,张启鹏光荣入党。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他深知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此,他先后与种植区周边的几个村合伙。在生产旺季,他每天从当地雇佣1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农村妇女。种植期间,每人每天报酬可达400元。仅洋葱生产管理等劳务费一年就达300多万元,帮助当地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在这里上班,再也不用伸手向孩子要钱了,我们每天发工资,就辛苦了。”柳镇史家村村民刘女士告诉记者。

“老板对我们很好,我学了技术,自己也种大葱,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一年下来能挣近10万元。”柳镇史家村村民李女士一边栽种洋葱苗,一边高兴地说。

此外,张启鹏还成立了农业公司,对当地农民进行大葱种植、育苗、培育等方面的培训。他要努力把自己的种植区打造成良种示范基地。

6年来,张启鹏的种植区实现了规模化、智能化管理。“今后要积极引进培育

新大葱种子,创新提升种植质量和亩产。张启鹏笑着告诉记者,他们将继续研究机械化种植和循环利用,努力做好有机农业的示范推广,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张启鹏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郭超

“杨凡、王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