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下面企名网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开展一场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
一、征集的意义:
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最能体现企业个性、推动和维系企业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体现企业经营意识的价值体系。从企业管理的深层次总结提炼出符合企业个性特征和员工身份认同的企业理念,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公司员工心系企业、奋发有为;有利于增强公司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社会认同感、企名网和信任度。对树立企业新形象,推动公司开创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企业点子,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员工智慧,为提炼完整、准确、生动的企业点子提供大量信息或素材;而且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知识的普及,吸引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这将为下一步在全体员工中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企业理念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征集内容:
征求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建议。重点是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发展战略、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人才理念、创新理念、营销理念、领导理念、学习理念、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建议、概念术语和口号。要求企业文化理念和语言高度概括、简洁、精准,符合公司长远发展战略。
三。征集要求:
1.总结提炼企业文化的概念,要准确把握公司的定位、性质和职责,准确反映公司发展的历史和未来,准确反映公司的管理思想、企业风貌、精神内涵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向上、内容健康、富有激情和前瞻性,体现与时俱进;
2.企业文化理念的文字表达,
做到准确、生动、简洁、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富有创新性、有利于交流;
3.征集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不闭门造车,不大干快上,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4.企业文化理念征集需要全员参与,积极发挥每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企业之所以被市场认可,一定是与众不同,这就是企业形象。从企业文化运作来看,主要是企业的CI(企业识别系统)。CI分为三个层次,即: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和概念识别(MI)。如果说视觉识别(VI)是一种外在表征,那么概念识别(MI)则是一种内在品质。一个文质彬彬的人,言行必须有礼貌(行为识别)[1]
比远见更重要
对于企业识别,人们最为熟悉的是视觉识别。但对于企业来说,其实单纯的视觉识别并没有实际意义。视觉识别只有与行为识别相结合,才有意义和内涵。企业只有具有鲜明的良好行为标识,才能给公众留下良好印象,而人们看到企业的标识,就会联想到企业鲜明的行为和体验。
因此,重要的不是企业设计制作了什么图形和视觉标识,也不是企业赋予它什么意义,而是企业做了什么,包括每个员工的行为。这种行为识别包括企业中每个员工的语言和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言行。企业成员做好事,自然会为企业视觉识别增加正向附加值,反之则增加负向附加值。
企业的行为识别系统由企业及其成员的日常言行构成,这些行为识别的具体内容会附着在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中,通过各种展示方式展现给人们。视觉识别的存在和运动传达了企业的行为识别。如果人们乘坐航空公司
飞机会感受到机组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内部环境等,一旦这些感受形成,无论身处何地,如果看到或听到某家航空公司的名称,看到该航空公司具体的图形标识,就会立刻感受到该航空公司的飞行和服务。因此,企业标识的寓意不是公司解释为什么,而是企业行为标识为什么,它就是什么[2]
让理念落地生根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长期给人以鲜明的行为认同,企业成员之所以能够具有鲜明的精神风貌,是因为这个企业具有鲜明的企业理念。比如,海尔的“诚至永远”支撑着海尔独特的服务品质;沃尔玛“永远让顾客买到最便宜的商品”的理念,决定了其实行全球最低价的商品采购策略,其所有的管理手段都与这一理念不无关系。但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能否被客户接受,不取决于客户,而取决于企业的行为。企业能否将这些理念落实到具体行为中,决定了客户接受的程度。如果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只停留在口号上,没有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客户是不会买账的;同样,如果沃尔玛不把“让顾客永远买到最便宜的商品”的理念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那么顾客就会离它而去。
因此,客户在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时,绝不是在接受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在接受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灵魂深处后外化的日常行为习惯。准确地说,就是客户能否在你身上找到物有所值的感觉。如果能找到这种感觉,说明企业的理念落地了
一、个性化特征即生活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理念的集中反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应该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企业理念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的作用,
它对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发展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二、个性化特征的来源
提炼和总结具有个性特征的企业精神,是我国许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往往,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成为所有企业共同的、共享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在企业独特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企业文化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个性化,企业之间存在很多差异,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不可能是统一的模式,道德价值的水平和程度不一样,员工素质也有高低之分,每个阶段的经营目标不同,这些都是企业自身的客观差异。这些差异也是提炼和概括企业精神时必须考虑的个体特征因素。不同企业的特点和个性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精神的个性化特征是对企业个性化特征的提炼和概括。
三、个性化特征的形成条件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成员。企业理念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还可以通过其塑造的员工间接影响社会。企业哲学也应具有企业的个性化特征。但我们所说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条件的,必须体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首先必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般特征,即通常所说的体现时代发展潮流,顺应社会健康进步的潮流,并遵纪守法、照章纳税、按社会需要组织生产;同时,要体现行业特点,让人们对所生产或经营的是什么产品,或者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一目了然;再一个是要有本企业的个性,要表现为同行业A企业和B企业名称的区别;此外,最重要的是这种企业理念能够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功能。
企业理念个性的形成也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其个性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对共性的深刻认识之上,并在共性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一个企业理念的优劣,不仅在于是否具有个性化特征,更在于是否便于实施。公众的评价和认可也很重要。每个企业都希望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其决定因素在于其理念是否符合公众的期待,以及企业是否真心实意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