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小米,你会想到什么?老师首先想到的是项目开始时的口号:为发烧而生。正是因为这个口号和小米当时的打法,大家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定位:小米是中低端产品,和苹果、华为不属于同一个序列。
当然,这种“误解”一直延续到现在。说实话,小米目前的手机产品线已经很完善了。原来的低端市场一直在做,高端市场也在进入。但小米高端机一上市,加上小米的LOGO,很多消费者认为这款手机一文不值,没有花瓣和缝隙的苹果有面子,甚至不如三星手机。
为什么人们对小米的误解如此之深?雷军最近也两次谈到这个问题,对于大家对小米Low的定位,雷军也很苦恼。
雷军:品牌价值与名称无关
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国外产品总是比国内产品更受欢迎。俗话说“外来和尚会念经”,在智能手机上更是如此。雷军在回答网友提问时也回应了这个问题。在雷军看来,品牌价值不是名字带来的。
话说回来,一个好的产品名称确实可以提升产品的调性。由于上世纪国内产品落后于国外,人们下意识地认为国外的东西好,有面子拿出来。然而,一个高端的名字并不会让一家公司崛起。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好的产品,没有用户体验,再高端的名字也没有市场。相反,名字朴实无华,但最终会通过技术占据不错的市场份额。
产品定位先入为主
对于小米来说,公司诞生之初的命名花了很长时间,公司内部也有过激烈的讨论。有人说叫:红星、红椒、黑米。但这些名字并没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直到一位员工说叫“米”,让公司有了全新的命名思路,投资者表示互联网自然避免了做大和
都,那就叫它“小米”吧!这个名字被大家认可,小米就这样诞生了。
当初为了快速入局,“为发烧而生”这句话可以说颠覆了当时的智能手机市场,1999元的价格刷新了智能手机价格底线。虽然可以使用手机,但低廉的价格意味着一些地方会缩水。比如,手机做工相对粗糙,这让消费者对小米手机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小米不是高端,而是性价比手机,用来满足预算不足但又想要强芯的消费者的需求。
改变主意非一日之功
说实话,小米这几年的表现有目共睹。原来的低端智能手机市场交给了Redmi。出生于金立的卢伟冰没有辜负雷军的期望,Redmi的出货量节节攀升。小米已经逐渐转向高端市场。比如今年的小米10系列手机,再到前阵子发布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无论是核心还是用料的便利性,都变得精良起来。虽然还在走饥饿营销的路线,但大家的吐槽水涨船高,很多人开始讨论小米变了,涨价不再良心。
这就是思维的问题。小米10至尊纪念版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只出在大家对小米品牌的认知上,即小米LOGO并不高端,雷军也无计可施。在我看来,转变思维需要时间,就像当年小米以1999元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一样,小米高端化用不了多久,但什么时候能改变大家的思维,还要看小米的产品是否管用。
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重回全球前三,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高端手机占比如何?你想过这个问题吗?目前,小米在低端市场仍有话语权,高端市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