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电商很火。先说说我见过的几家汽车电商
欢迎大家端着茶杯喝水听故事
2009年,我还在港口的一家小皮包公司从事着一项伟大而丰富的“缝纫工作”,平生第一次触电身亡。当时有几个小伙子拿着笔记本给我们老板看他们自己的网站,说这是未来的趋势,叫汽车电商。“就像阿里巴巴淘宝一样,我们会把你的车放到网站上,让成千上万的网友看到你的车!”当时的老板对互联网完全没有概念。本着守株待兔的原则,一周内难得遇到十个来看车的客户。听到“千”字后,我眼前一亮,脑袋一热。我想赶上潮流。我立刻大胆地交了2万元,后来就没有了……后来我一打听,整个港口有100多家公司七七八八交钱,但我带的客户基本都是0。第一次触电以彻底失败告终。
离开天津10年,带着自己在港口的忽悠水平回到家乡(大连)(港口想生存,基本靠忽悠,一言难尽,择日再开一帖,对平行进口车反诈进行专业指导)。一家奔驰4S店从大堂一路接待到市场的小负责人(这里应该有掌声)。
其实这个时候才知道什么是正规网站。(并非所有网站都是骗人的。)
做过4S的都知道,说起汽车网站,就不得不说这些,汽车之家、易车、太平洋。事实上,它们与电子商务关系不大。他们有一个更洋气的名字叫汽车媒体。我相信所有商家对媒体的感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恨交加。
当然,合作模式要简单得多,收广告费、搞团购、收集线索。
有效吗?当然管用
效果在哪里?最大的作用是线索
什么样的线索,
一边是媒体降价团购宣传拉来的线索
在一次次媒体洗脑宣传下,
团购降价已成为汽车4S店的常规活动。
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原来一天卖一单,假设一单赚1万,一周卖7单赚7万。
现在,一周的整笔交易集中在周末,扣除企名网7单,媒体宣传费2万元。价格是每套5000元,一下子就少赚了5万多元。周末促销,看似成交猛增,无非是拼客杀客,利润大不如前。
另一方面是低价被骗的线索。
比如前几天,朋友问我,为什么同车型、同配置的奥迪A7不到60万的车,同地区的价格却报价,最高价和最低价相差近8万!!!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用过安居客这样的二手房平台,大家都知道,上面的房源都是假的。那个人,我想说,在一些平台上,车的报价也是假的。
但我们能不合作吗?!
一个地区有四五家奔驰4S店。你不搞升迁,别人自然也会搞。
所以咬着牙自己造枪,太苦了就得流着泪把枪打完
后来,汽车之家走出了一个汽车商城,易车也走出了一个汽车商城
这不是和推销员抢工作吗?!
我不在乎他是亏是赚,但他总觉得自己在和经销商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