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上,中国的百年老字号还真不少。如北京的同仁堂、稻香村、六必居,天津的狗不理,上海的老大同、杏花楼、老凤祥等。
当然,严格来说,新中国成立只有70年左右,而在建国前的100年里,内战基本上还在继续。一定很少有家族企业能在战争年代和20世纪0/70年代的动荡中幸存下来。
如果你看看南洋的一些华人家族企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就会发现有一些家族品牌已经接近或超过百年,但数量不多。
在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是常态。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我在这里举几个数据稍微介绍一下:
1)全球所有企业中约2/3是家族企业(,哈佛商学院);
2)全球70-90%的GDP是由家族企业创造的;
3)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家族企业雇佣的员工数量约占总劳动力的50-80(欧洲家族企业,2012);
4)85%的创业企业(Startup)来自欧洲家族企业(2012年);
5)中国所有私营企业中约85%是家族企业(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和总部位于香港的家族企业李锦记,2010);
图表1:家族企业在私营部门中所占百分比
来源
:家族企业研究所
上图为家族企业在世界各国私营经济中所占份额。在许多大国,如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其私营经济中的大多数(90)是家族企业。
图表2:家族企业雇用的劳动力百分比
资料来源:家族企业研究所
上图显示了全球主要国家家族企业雇佣员工的比例。在大多数国家,家族企业雇佣了该国50%以上的劳动力。
家族企业传承
从统计上看,家族企业由自己的后代代代相传的成功概率并不高。
例如,上图显示,在美国和印度,家族企业成功传给第二代的概率只有30左右,这意味着大约70家家族企业在传给第二代时失败了。至于流传到第三代及后世的例子,就更少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统计数据。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族企业必须传给下一代(这也是很多富商必须生儿子的原因)。每个人都坚信,在把自己的辛勤工作传给儿子或女儿时,他/她一定是最好的接班人。殊不知,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将自己企业的成功传递给下一代并不容易。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让我举几个家族企业传承成功和失败的例子。
1.悦灵啤酒
大多数人肯定没听说过这种啤酒(Yuengling)。事实上,这是美国最古老的啤酒品牌。始创于1829年的Yuengling比美国最著名的啤酒Budwei更有名
Ser,1876)更早。
悦铃知名度不高的一大原因是市场份额不高。如上图所示,悦铃啤酒在美国啤酒市场的份额远远落后于百威啤酒和米勒啤酒等大品牌。
目前,悦铃啤酒的掌门人是迪克·悦铃,他是悦铃家族的第五代传人,现年73岁。迪克·约恩林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1067位,估计身价约1亿美元。迪克于1985年从父亲手中接管了家族啤酒业务,当时啤酒公司的年销售额为600万美元。30年后的今天,悦铃啤酒的年销售额约为亿美元。(图片来源:福布斯欢迎)
老迪克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詹妮弗、温迪和黛博拉,都有可能成为悦灵啤酒的第六代传人。在接受采访时,老迪克似乎身体很好,没有继承家族企业的打算。
2.百威啤酒
说完了悦灵啤酒,再来说说美国最大的啤酒品牌百威啤酒。百威的创始家族叫做安海斯-布希。从名字上,你大概可以猜到这个美国家庭是德国血统。
事实上是的。1857年,阿道弗斯·布希从德国移民到圣路易斯,娶了一个名叫莉莉·安海斯的女孩。莉莉·安海斯的父亲埃伯哈德·安海斯在当地拥有一家啤酒厂。于是女婿和岳父共同创立了世界知名啤酒品牌安海斯-布希。
2008年,安海斯-布希是
比利时啤酒跨国集团英博收购并成为百威英博(百威英博)的全资子公司。让美国人非常自豪的百威从此成为欧洲啤酒品牌。
在被收购之前,安海斯-布希出售了美国啤酒市场的一半,市值320亿美元(2007年),员工超过3万人。
当安海斯-布希在2008年被收购时,该公司由家族企业的第四代掌门人奥古斯特·布希四世领导。
布施家族有一个传统:当下一代人头(雄性)出生时,喂他的第一份食物不是母乳或牛奶,而是五滴百威啤酒。当时,奥古斯特·布希四世就是通过这个神圣的仪式(原谅我使用了一张无关的地图,但我希望你能体验到这个奇怪的仪式)被认定为正式的继承人。
不幸的是,奥古斯特·布施四世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除了一段失败的婚姻(结婚两年后离婚),他还频频卷入各种恶劣事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谷歌米歇尔·弗雷德里克车祸、阿德里安·妮可·马丁等,我这里就不八卦了)。156年的光荣家族传统在第四个花花公子手中终结了。我想知道他的父母会作何感想。
太多的遗产:祝福还是诅咒?
1891年,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
父母慷慨地给儿子留下巨大的财富,扼杀了儿子的才能和精力
他会过一种比以前更没有用处、更没有价值的生活。
如果父母给孩子太多的财富,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巴菲特曾说过,一个富人在考虑他将留给子女的遗产数额时,需要适度。
事实上,巴菲特的子女中没有一个参与其家族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管理。
经济学教授霍尔茨-埃金(Holtz-Eakin)、焦尔费安(Joulfaian)和罗森(Rosen)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整理研究了美国8500名身家在30万美元以上的富二代1982年至1985年的纳税记录,发现如果一个人收到15万美元以上的礼物(遗产),前者不工作的可能性是收到1万美元以下遗产者的4倍。他们的研究还发现,获得高额遗产(超过15万美元)的富二代即使没有失业,在工作上的时间也远远少于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Holtz-Eakin,D,et al:The Carnegie条件:一些经验证据,NBER,1992
经济学家弗朗西斯科·佩雷斯·冈萨雷斯(Francisco Perez Gonzalez)在2006年的一篇学术论文中比较了美国335家有继承经验的企业(其中122家由同一家族的下一代掌权),发现同一家族成员接管的企业在接管三年后,股票收益显著低于其他非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接管的企业。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如果被选为继承人的家庭成员来自美国排名前100的大学(即家庭成员通过了某种筛选机)
制度),那么它在接管家族企业后的表现与非家族成员接管的企业并没有太大区别,也就是说,家族企业在被下一代接管后的糟糕表现来自于那些未经筛选的家族接班人(比如无法进入美国前100名大学的家族成员)。
这项研究的启示似乎显而易见:家族企业主要好好培养下一代,希望他们成为有用之才。但如果二代不具备接班人的基本素质,最好再要求一个高职位,引进职业经理人。
或者:还有别的办法。那就是:采用一个继任者。
领养儿子/继承人的做法在欧美并不流行,但在一个国家比较普遍:日本。日本有很多著名的家族企业,如丰田、铃木、菊漫等,都有收养家族企业接班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