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体记者郭海翔通讯员李喜梅李金波
农村新报全媒体记者郭海翔通讯员李喜梅李金波
“刚移民到黄陂时,除了当村支部副书记,我还有一个身份--翻译。”3月23日,武汉市黄陂区大滩街道七会村支部原副书记曾清明笑着对记者说。
“刚移民到黄陂时,除了当村支部副书记,我还有一个身份--翻译。”3月23日,武汉市黄陂区大滩街道七会村支部原副书记曾清明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57岁的曾清明,1989年3月从外地单位退休,回到丹江口市浪河镇浪河村,在村委会做会计,后来担任村支部副书记。
今年57岁的曾清明,1989年3月从外地单位退休,回到丹江口市浪河镇浪河村,在村委会做会计,后来担任村支部副书记。
12年前,因南水北调工程,浪河村52户181人移民到黄陂区大滩街道齐会村。
12年前,因南水北调工程,浪河村52户181人移民到黄陂区大滩街道齐会村。
曾清明回忆,刚搬来时,很多村民听不懂黄陂方言。有一次大滩街道领导来村里听取村民的意见和想法,但一边说着黄陂方言,一边说着丹江口方言,两种截然不同的口音,让谈话变得十分尴尬。于是,会说普通话和黄陂方言的曾清明当起了翻译。
曾清明回忆,刚搬来时,很多村民听不懂黄陂方言。有一次大滩街道领导来村里听取村民的意见和想法,但一边说着黄陂方言,一边说着丹江口方言,两种截然不同的口音,让谈话变得十分尴尬。于是,会说普通话和黄陂方言的曾清明当起了翻译。
后来,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学会了普通话。“村民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曾清明说。
后来,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学会了普通话。“村民的事就是
我自己的事!“曾清明说。
移民初期,村民大多以打工为生,工资普遍不高。
移民初期,村民大多以打工为生,工资普遍不高。
搬到齐会村后,村民吴松先是在汉口一家健身器材销售公司上班,从事售后服务。两年后,他觉得工资不高,很无聊。这时,曾清明安慰鼓励他不要气馁,另辟蹊径。后来,吴松应聘到汉口北一家市政PC管道销售公司工作。经过多年打拼,他现在一年销售1000多万元。
搬到齐会村后,村民吴松先是在汉口一家健身器材销售公司上班,从事售后服务。两年后,他觉得工资不高,很无聊。这时,曾清明安慰鼓励他不要气馁,另辟蹊径。后来,吴松应聘到汉口北一家市政PC管道销售公司工作。经过多年打拼,他现在一年销售1000多万元。
村民黄云波在老家从事土陶花盆制作。到齐会村后,由于土质与家乡不同,黄陂不适合制作土陶花盆。经过实验,他改用预混土制作花盆,后来又做起了盆栽育苗生意。创业之初,销售生意很差,他一筹莫展。曾清明帮他到处找销路,还打电话给身边的一些老板。生意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黄云波的年销售额达到80万元左右。
村民黄云波在老家从事土陶花盆制作。到齐会村后,由于土质与家乡不同,黄陂不适合制作土陶花盆。经过实验,他改用预混土制作花盆,后来又做起了盆栽育苗生意。创业之初,销售生意很差,他一筹莫展。曾清明帮他到处找销路,还打电话给身边的一些老板。生意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黄云波的年销售额达到80万元左右。
在村两委和曾清明的努力下,全村67亩集体土地和18亩经济发展土地流转出去,村集体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
在村委会和曾清明
经过努力,村里67亩集体土地和18亩经济发展用地流转出去,村集体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
去年12月,因年龄原因,曾清明不再担任村支部副书记,但村两委仍将他重新聘用回村,继续为村民服务。
去年12月,因年龄原因,曾清明不再担任村支部副书记,但村两委仍将他重新聘用回村,继续为村民服务。
农村新报
农村新报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可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电子邮件地址:jpbl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可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电子邮件地址:jp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