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改了12次名字!将成白酒行业上市公司,专家:诱导投资者套路
在期待郎酒或台湾上市的同时,没想到,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岩石)。11月15日、11月16日连续发布公告,拟通过完成更名、设立子公司等方式,将白酒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成为白酒行业又一家上市公司。
对于上海岩石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很多市民可能并不知道。不过,说到大名鼎鼎的“匹凸匹”,应该很多人都知道。据媒体公开报道,上市以来,公司名称已更名12次。
对此,有业内专家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通过改“名”诱导投资者投资,无非是一种套路,其目的很可能是通过更名引起酒业的关注,进而与部分酒企进行战略重组。
↑据IC摄
发布公告:
股票代码不变,成为白酒上市公司
红星新闻记者在《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公司名称的公告》中看到,公司拟将名称由“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为“岩石股份”,股票代码“600696”不变。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同时,根据11月16日发布的《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拟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海骏酒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在11月16日发布的《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中,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该子公司拟从事的具体业务为散酒销售。公告指出,目前正处于筹备阶段,将尽快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这也意味着如果
公司更名,即使股票名称不变,也意味着酒企将以上市公司的身份重新出现,公司也将成为国内第20家上市酒企。
上市背后:
五年来,行业第五“海银系”大规模收购扩张
事实上,公司转型为白酒公司早已有迹可循。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该公司主营商品贸易、商业保理、融资租赁、房地产运营管理、酒类销售等业务。在今年半年报中,公司明确表示“公司酒类销售业务通过贵州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展,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酒类销售线上平台,公司拟以此为切入点试水酒类销售行业”,据其半年报显示,融资租赁业务和商业保理业务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原因是公司计划向酒类销售业务转型,积极尝试收缩部分信贷业务。此外,今年上半年公司白酒销售业务达到1万元。
此外,在三季度财报中,公司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公司解释称“系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白酒业务,费用增加所致”。
从公司股东构成来看,包括五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五牛基金”)和上海存硕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存硕实业”)。天眼查显示,虽然贵州贵久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公司唯一子公司,但存硕实业、五牛基金等均有大手笔投资。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10月15日,天音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天音通信有限公司与上海存硕实业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意向协议》,转让江西章贡酒业有限公司95股、赣州长江实业有限公司95股。
此外,据媒体公开报道,五牛基金曾筹划收购贵州高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眼查显示,五牛基金法定代表人为韩骁;寸烁实业曾名上海岩
实业有限公司,现变更为上海贵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韩骁。此外,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宏伟与韩骁是父子关系。天眼查信息显示,韩宏伟曾担任五牛基金法人。
至此,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该公司通过更名、设立子公司等方式转型发展白酒,进而上市,由“海银系”主导。
据了解,海银的白酒梦是计划用五年时间做到行业第五,以上都是其通过在白酒行业大举收购和扩张实现计划的主要途径。
为上市而重命名:
诱导投资者投资涉及地方经济发展
事实上,公司通过更名、设立子公司等方式上市,只是白酒行业企业争相上市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已有包括郎酒、国台、金沙等白酒企业发布上市计划。据中商研究院今年5月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9家白酒上市公司,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等。
那么,“海银系列”为何要推动上市?这些白酒企业为何争相上市?上市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目前中国白酒市场,尤其是酱香型白酒市场来看,在茅台的带动下,整体产值和毛利率都很高,这成为很多企业在实体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通过上市壮大新业务的重要布局。“我相信‘海银系列’也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所以来加码贵州酱酒。
“现在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随着投资的天花板和国际贸易的压力,只有消费升级的板块更有投资价值。从过去20年的中国股市来看,只有喝酒、吃药等板块代表刚需,其抗风险能力和抗周期冲击最强。”北京总裁读书会联合创始人肖竹青
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在茅台的引领下,酱酒已成为新的投资风口。“将上市公司更名为贵酒,贵酒的主要产品是酱酒,我想我是想追投资热点!”在肖竹青看来,这会让人联想到茅台。“酱酒的利润和销售价格在白酒行业都是最高的。它们也会让人容易产生联想空间。”
与肖竹青持相同观点的还有酒业研究员欧阳千里。“选择‘吃药喝酒’门槛低、想象空间大,可能会快速获利,摆脱退市风险。短期来看,无非是换个‘名字’诱导投资者投资。”他认为,其目的很可能是通过更名引起酒业关注,进而与部分酒企进行战略重组。“一方面成功保壳,另一方面为想要上市的白酒企业提供了捷径。”
但在肖竹青看来,“从白酒营销的角度来看,靠上市等招数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一去不复返。现在是全方位的竞争,包括资本实力、人才团队、策划能力、消费者意见领袖和消费者互动、渠道、品质、创新等各方面的竞争。”
对于多家酒企的上市,蔡学飞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郎酒、国太等企业的上市,其实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发展问题,也是地方政府的政策问题。”蔡学飞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不少有意上市的企业都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代表性企业。“他们的资本化之路,其实依托的是国家对贫困地区上市的绿色通道。扶持政策;此外,企业上市对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税收、就业、旅游等肯定都有好处”,蔡学飞总结说,企业上市要综合考虑,不能只考虑企业的发展。
此外,肖竹青认为,白酒上市有三大优势: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和投资者的关注,上市公司可以用来获得低成本资金,不断提升质量;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人才加盟,助推企业发展;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品牌。
未来趋势:
两大阵营形成将迎来新一轮投资热
“从整个白酒市场的企业上市来看,有很多种方式。”蔡雪飞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公司通过将白酒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上市,也有新三板转板方式。“事实上,目前真正的上市价值主要集中在酱香型品类。酒企。”蔡学飞认为,白酒上市公司数量非常有限,这也说明整个行业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白酒企业上市,肯定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门槛,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