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
食疗,简称“食疗”,是指利用具有药理作用的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药食同源”)理论。该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又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远古原始社会,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质、味道和功效,认识到很多食物可以入药,很多药物也可以食用,很难严格区分。这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疗的基础。
此外,中医学中还有一个中药的概念:所有的动物、植物、矿物质也都属于中药的范畴,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所有的中药都可以吃,只是剂量的不同,也就是说方法:大毒作用的用量小,小毒作用的用量大。因此,严格来说,在中医学中,药食是分不开的,也是相对而言的:药也是食,食也是药;食物的副作用小,药物的副作用大。这是“药食同源”的另一层含义。
在2000多年前现存最早的中草药专著《神农本草》中,许多食物都被记载为药,包括粮、米、果、木、草、鱼、禽、兽等,如大枣、芝麻、葡萄、核桃、百合、莲子、蜂蜜、山药、红小豆、龙眼肉、盐、葱等,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约有150种食物,强调“食能驱邪平脏腑,益气清气益气血。.....”,并认为“能以食平疾,解疾者”,堪称“善工”。又说:“夫为医者,先知病源,知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点药。”历代流传的食疗专著有《食疗本草》《饮食本草》《饮食药心境》《饮食本草》《食鉴本草》《饮食正要》《趣居饮食谱》等300多部,现存的
约有16件,可见古代医家对食疗的重视。返回
食疗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例如,以食疗为基础的药膳、药茶、药粥、药饮、药酒等,都是食疗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食疗不断发扬光大,推陈出新,尤其是禁食护谷的兴起。作为一种新型“食疗”,用于保健、防病、治病,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和患者的欢迎。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