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使不是投资人
我在任何场合都从不掩饰对“皇太极”的厌恶。在热门微博的对比中,在小众饭局的对比中,我一再带着恶意嘲讽与“皇太极”有关的一切。甚至在与黄太吉天使轮投资人、创业工场麦刚先生见面时,每次麦刚先生自豪地提到黄太吉,在他夸奖和昌然后展望他的未来后,我都会尽量尽快转移话题,甚至更愿意谈论为HeyJuice代言的AngelaBaby。
我为什么讨厌皇太极?和所有吃煎饼长大的北方人一样,我不想接受皇太极这样的煎饼代言人。虽然随时抛出一句“好吃不好吃是主观判断”就能为黄太极开脱罪责,但黄太极煎饼在口感不比路边摊好的情况下,却有了比路边摊高出数倍的价格。当游客来到北京,在黄太吉买一个明显不能带来“惊艳”感觉的煎饼,实际上花的钱比在麦当劳吃一顿超值午餐还要多,这一定引发了不少对北京的质疑。煎饼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如何形容皇太极的煎饼?胖胖的外表和枕头般的造型,并不能真正体现街头平民美食的安逸和机智。太重的面食咀嚼感加上太咸的酱料,总让人想起“酱料多加面,面料多加酱……”的老笑话。同样的炒咸豆腐、炒企名网子茶,点一项就让你向往另一项,同点完差点死掉。至于他的各种零食,如猪蹄、茄子盒等,总是调味料太多或油太重。虽然他们有很多不逊于他的煎饼的净重,真诚是相当真诚的,但也无非是让人稀罕的难吃之物。笔者所见,美食大V对皇太极做出的最高评价,只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这茄子盒炒出了茄子盒的味道”。
此外,皇太极一直是人头攒动的店面,房子圈很多,前台风格怪怪的,还有“在这里,吃煎饼,喝豆腐,思考人生”的广告语
,都不免让人陷入无限的思考生活。相信像我一样对皇太极持怀疑甚至可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然而,这家备受争议的小店从2012年开始强势,从初创工坊的百万投资到去年的18亿元B轮,从单一的互联网煎饼品牌,到众多IP,如“大黄蜂”火锅、“牛顿先生”饭盖、“从不”饺子等,再到很多人在路上见过的“来记”外卖平台……可以说,在新生代互联网餐饮企业中,如果皇太极号称第二,恐怕没有人敢占据第一的位置。
这家打着“煎饼”旗号、让你我恼火的互联网公司是如何成功的?
和昌、嘴炮与营销--餐饮业的大跳动
何畅,一个年轻而有眼光的创业者。无论是天使轮创业工场的麦刚、A轮的共享投资,还是后来的金惠丰、盛京网联,都对何畅个人称赞有加。参与黄太吉投资的决策者,如果需要向别人解释“为什么投资黄太吉”,往往会说“我就是投资和昌的人”。
这个理由真的很好。早期传言“人是出资人”,基本是实际情况。在不同人的口中,何畅被描述为一个年轻、有活力、快人快语、异于常人的创业者。
接触过和长的人,常把和长形容为典型的“企业家”:起早贪黑、高谈阔论、生活在《新闻联播》--也就是充满正能量。他对皇太极守口如瓶,对皇太极的近况也不多谈,尤其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是把目光放在遥远的未来。起初,他形容皇太极是最好的煎饼。不到几年时间,他很快偏离了煎饼的主旋律,推出了卷饼、火锅、饺子、盖饭等各式各样的饭菜,似乎容易“忘本”。然而,他手中的皇太极每天都在赚钱,每周都在开一家新店。他已经在质疑和尴尬中顺利通过了B轮,就像他穿着黄色制服的外卖员
小哥骑着显眼的电动车,带着黄色保温箱,有碍观瞻,但在路上跑得相当快。
我第一次听说黄太吉甚至是在人人网上--广告做了人人网,你说这个营销不给力--那时候才2012年。人人网的相册里挂着一块红色的招牌,连煎饼的影子都没看到,营销势头已经来了。皇太极似乎藏起了自己的主餐“煎饼”,吸引你到店里试一试。试了试,才发现不过如此,来不及了。
这样的营销自然对北京人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也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顺便”来北京游玩,犹如米其林之星。即使最后让人失望,这种低成本营销依然有效。最重要的是,这面突然竖起的煎饼横幅,对于不熟悉煎饼的人来说,成了“煎饼”的榜样。
没吃过煎饼的人凭经验尝试脏乱差的路边摊,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即使当地人吃路边摊,路边摊也一定不是煎饼形象的代表,这给皇太极提供了颠覆性的基础。黄太吉成就了很多好奇者的“煎饼初体验”,这也是黄太吉未来玩转价值运营和社群经济的基础。
Beats,大家都知道,是一款在大众眼中很高大上,在小众眼中毫无压力的耳机。何畅当然不傻。他很了解Beats的优势--人们想听的根本不是音乐,而是名人代言的广告和别人赞美羡慕的话语。其实,贺畅自己也是用节拍来比喻皇太极的。当然,他没有提到Beats耳机令人担忧的质量,但懂的人自然都懂。
利用互联网进行早期传播、打造品牌价值的精神,从成立之日起就渗透进了皇太极的骨髓。之后发出声响的奚少爷肉夹馍、雕爷牛腩、伏牛堂米粉等,都或多或少借鉴了皇太极早期的营销手段。奚师傅把同样的
路边摊经营的肉夹馍被请到靠谱的干净店里,而刁爷把一碗看起来普通(味道真的普通)的牛腩拉到了香港食神的高度,仔细想想都是对传统的解构和利用。
不同的是,学过营销技巧的人很多,像黄太吉这样的“互联网餐厅”并不多。
现实中,你经常在奚师傅的店门口排队买蛋糕,叫一只鸭的回头客那么多,郎小火锅被淘汰了300多万的月流水……不过,奇点兄弟(西少爷)的B轮规模远不如皇太极令人羡慕,好吃的曲香(叫一只鸭)还深陷天使轮估值过高的泥潭,而云景品质(淘汰郎)似乎还没有透露出a轮相关消息。更重要的是,不,最重要的是--三人都比皇太极强(尽管西少爷有些单调),而且都是“互联网餐饮”,他们的成功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如今,这些相对美好的食品,虽然没有黄太吉那么火,但却构造了一个奇妙的鸿沟--这蠢事估值这么高?
但为什么黄太吉是中国互联网餐饮的名企网?何畅曾总结过关于皇太极的十个关键词:第三人格、个人崛起、经验立场、信息回流、组织降维、融媒、颠覆、社群经济、价值货币、中国力量。
如果你没有看过关于这十个关键词的演讲,你可能会觉得这十个字很神秘,但实际上是相当神秘的。何畅张口就能围绕十个关键词讲出长篇大论,功力不容小觑--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事先下了功夫,但无论如何,都说明何畅在营销宣传方面确实很有天赋,很用心。
仔细看这十个字,都是关于产品、营销和管理的。有的重要,有的笼统,有的基本灌水,最重要的是逻辑断了。不了解皇太极的人很难根据这十个字联想到一个具体的企业。更不用说用第三人格和组织降维的概念创办公司,你的商业模式到头来
是什么?而且,在真正扩大用户群之前,空谈社群经济、中国力量都是疯人梦。
没错。一个演讲会让你了解皇太极,然后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高举“餐饮”大旗的真正互联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