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出现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中南大学学生说:“我在这里没有虚度光阴。”
作为中南大学的一员,
你一定或多或少听说过
伯乐学习车
你怎么看它的创始人
苏夫河玉山
你知道多少?
让莹莹铮铮告诉你
苏夫河玉山
当身边很多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发愁时,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在苏甫江玉山大学期间创办的“博乐学车”平台,年营业额超百万元,为140多名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
前不久,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园,这位研二学生刚刚给员工发放了3月份的工资。“今年公司业绩有望再翻三倍”。
余苏福江说,5年前,他不敢想象这一切。
少年
小时候,于苏富江的父母都在远离县城的监狱工作。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余苏福江就和父母单位的30多个孩子住在指定学校的集体宿舍里。
“叔叔是专门接送我们孩子的校车司机,从小学到初中,他和叔叔的交流比父母还多。”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儿时的余苏福江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人呆着发呆。每次有人因故指责这个看起来比别人慢一点的少年时,叔叔都会鼓励他,“我觉得这个娃娃以后一定会干大事的”。
叔叔的陪伴让他感受到童年的温暖。余苏福江感谢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那句朴实的鼓励,给了一个懵懂少年更多信心。”
在学校
2013年,于苏甫江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前往千里之外的湖北武汉学习。
他从小不怎么说话,性格腼腆。进入大学后,他和同学们交上了朋友
流量少,连朋友都少。为了锻炼表达能力,余苏福江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第一份兼职是和同为维吾尔族的艾力一起在武汉各高校推广一款手机软件。
一周时间里,他们跑了武汉纺织大学、江汉大学等近10所高校,在校园里搭起帐篷、摆摊售卖,常常一天下来“喊哑了嗓子”。当周,他成功招募会员400人,收入近万元。“但真正令人兴奋的不是赚钱,而是能够与人有效沟通。”
兼职经历打开了余苏福江的心扉,也让他对个人成长充满期待。3月,在学长的介绍下,他成为一家电商超市的校园经理,招聘了7名“店长”。
运营初期,余苏福江会到学生宿舍发传单。“刚开始的时候,经常吃紧闭的门,有时敲门,明明里面有声音,也没人回应;有时门刚开,一听是传单,砰的一声就关上了。”
他始终相信坚持的力量。第一次沟通不好,他总结反思又去了。为了不影响学习,他只在晚上7点到9点开店。“经营效益好的时候,一晚上能接100多单,客单价在10元左右。”在湖北50多所高校的每周榜单中,苏福江负责的校园绩效始终稳居前5名。
玉苏甫江慢慢琢磨着管理之道。他会和“不好意思敲门”的店长一起销售,定期和店长开会,做好团队凝聚力。一个学期下来,他不仅盈利2万多元,还解决了生活费。“更重要的是,很多同学都认识我,非常认可我,我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个曾经自卑的男孩越来越自信了。
创业时
大二伊始,于苏福江从兼职QQ群里看到一个“驾校招生代理”的兼职,这让他想起了暑假驾校培训时发现的问题:收费不透明、教练时间观念淡薄、学员体验差。
市场上的问题意味着机会
是的。他找到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尼加提·艾买提,提出尝试校园O2O驾培创业。“尼加提老师和我哥哥一样,从大二在食堂认识后,就一直保持着联系,对我的想法非常支持”。
有了老师的支持,余苏福江坚定了信心。他在学校附近找到一个驾校老板,拉上中南民族大学的朋友张颖,合伙注册了一家公司。余苏福江负责团队建设和网站、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
在为平台命名时,有委员建议取名为“酷学车”,但于苏福江坚持取名为“伯乐”。在他心目中,“伯乐”代表着人才认可、认可和伯伯,他希望把“伯乐精神”带到创业路上。
短短4个月,他们就招收了100名学员,月营业额超过30万元。合作逐渐深入,但于苏富江觉得,一些实际情况与“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相悖。驾校老板希望多招学员赚钱,自己则坚持“前期要把资金投入到搭建平台、服务学员上”。
这次合作以一场驾驶场地之争而告终。为了给学员提供更好的学车条件,余苏福江建议租用离学校较近的驾驶训练场,但驾校老板认为“不利于驾校多挣钱,不划算”。
合作后,在学校团委老师的支持下,武汉伯乐学车有限公司于204年6月在苏福江和张英注册成立。由于资金紧张,他到学校附近的一家驾校洽谈合作,但很快意识到,“在驾培过程中,学员的体验是最重要的,而传统驾校的经营者在理念和商业模式上很难适应学员的需求,有的不愿意改变。要想做好‘伯乐学车',必须自己构建好运营模式。”
2018年3月,他租了场地,开始了自己掌控的创业之路。
招聘驾校教练员,组织教练员开展服务理念、教学态度、公司组织文化等专业培训,首次将服务标准写入与教练员的协会
正在讨论中。同时引入技术,让学生可以利用VR技术练习驾驶,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再现场练习。“这样,他们真正练车的时候就很容易上手了。”
在团市委的支持和帮助下,余苏福江参加了多项大学生创业大赛,先后获得第六届武汉市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大赛银奖、“筑梦浙楚”优秀大学生双创项目二等奖、2017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赛银奖……他先后获得奖金、补贴10多万元,“在比赛中不断打磨运营模式”。
“4年来,玉苏甫河一直在进步。”尼加提·艾买提感慨地说,“我一直看到他在创业路上的艰辛和坚持。”
在苏福江看来,尼加提·艾买提先生就是他的第二个伯乐。“他为我提出了很多平台发展的建议,给了我很多正能量,让我一直坚持下去”。
回顾过去几年的创业历程,于苏福江感叹,“这里的环境为大学生实现梦想创造了更多可能。”
2017年,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优秀的创业实践经验,他顺利就读苏富江玉山电子商务专业,并担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为刑事司法、会计、新闻、文化传播三个学院43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帮助。
为了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意识,他组织开展“读一本好书”、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创新学习方式。“2018级的学生中,本学期没有一个不及格的,有两个学生在班上成绩保持优异。还有有志于创业的,他们的创业项目‘卡路里’(为健身人群提供健身餐)很受师生欢迎。”
到达武汉的第五年,这个新疆维吾尔族小伙感谢大学里遇到的几位“伯乐”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感恩自己的坚持与付出,不负大学时光,收获人生成长。最让他高兴的是,现在可以当“伯乐”了
帮助更多学弟学妹,孵化人生梦想。
数数苏埃勒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