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章是上海一所名校法学专业的研究生。他给自己的公司取名为“上海资本主义竞争力顾问有限公司”,没想到,这个招摇的字号引来一系列争议
诉讼:“为什么‘资本家’不能当招牌?”4月初,陆先生准备好注册申请材料,先后向浦东新区工商局、上海市工商局申请注册,均被拒绝。工商部门拒绝的理由是,“资本家”一词具有特定含义,作为企业名称,有损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易造成负面政治影响,可能引起社会公众误解。而“竞争力顾问”则属于行业的不当表述。对此,陆先生申请行政复议。复议结果仍维持工商局的决定。
陆先生随后于6月将工商局告上法庭,要求法院撤销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企业名称不予受理通知书》,批准其注册申请。
“资本家”一词可以作为企业名称吗?这样的行政诉讼案件在我国仍屡见不鲜。争论焦点:“资本家”是什么意思
8月1日,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被告上海市工商局的两名代理人拿着辞海走进法庭。庭审中,“资本家”一词的含义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
原告陆先生及其代理人引经据典,称“资本家”一词的理论解释是“以增值为目的,以资本的经营管理为主要使命的人”,是广义上的企业家。如今,“资本家”一词已成为国际上对企业家的通称,具有全新而科学的内涵。陆先生强调,“对‘资本家’的定义不能仅仅停留在特殊历史时期赋予它的特殊含义,而应与时俱进”。为此,他们引用相关法律规定,认为国家承认雇佣劳动的存在,实际上就相当于承认资本家的存在。因此,原告使用“资本家”作为企业名称的行为不为《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所禁止。
被告市工商局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找到依据:我国是工人资本家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是工人的对立面,与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相矛盾。因此,“资本家”一词具有负面影响。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相关规定,企业名称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资本家”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政治含义的词语,用在企业名称中,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相适应,可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对于工商局的辩解,陆先生列出了一长串“反证”:大富豪餐厅、老板俱乐部、紫本家餐厅……这些品牌都得到了工商部门的认可。为什么“资本家”被拒绝了?
9月5日,徐汇区法院一审判决认为,“资本家”一词因其在当前条件下为普通公众所接受的特定含义,对公众具有误导性。故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意义重大:“资本家”如何理解诉讼?一审法院虽作出判决,但辩论并未停止。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教授张弛撰文肯定了法院的判决。他指出:要说明“资本家”是否具有消极的政治影响,必须明确“资本家”一词在中国现阶段的具体含义。在中国现有的语言环境下,大多数人尤其是前人认为,“资本家”是专精于剥削雇佣工人、榨取剩余价值的。
张弛认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并不意味着民营经济成为社会主流,也不意味着现阶段对“资本家”一词有了新的认识而忽略了众所周知的含义。相反,考虑到在当今中国,从特定含义理解“资本家”比从本义把握“资本家”更具普遍性这一基本事实,我国相关法律和文件中从未使用过“资本家”一词来表示新的经济成分,取而代之的是私营企业或私营企业家。媒体在报道利用知识获取财富的“知识家族”,或者是想表现非特定意义的“红色资本家”时,会用引号来表示区别,这是一个道理。
有法律界人士认为“
作为企业名称,“资本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
上海市法学会会员卢虎生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运营”“资本市场”“国有资本”成为改革发展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1999年通过的《个人独资企业法》赋予私人资本及其所有者和经营者应有的法律地位。这是一个不必回避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