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乐趣--凤凰计划沙盘演练实录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映茶(ID:Tongbaner2017)
前言
我前段时间去了北京,非常幸运地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凤凰项目沙盘演练,近距离感受DevOps的理念和精益文化。
沙盘演练(模拟游戏),又称沙盘模拟训练、沙盘推演,起源于西方军事中的战争沙盘模拟推演。通过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模拟竞技行业,学生们分组组建多个模拟公司,围绕直观的沙盘教具,实战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感悟商业决策的真谛。
以凤凰计划小说为背景,模拟凤凰计划沙盘演练。它通过扮演小说中的各种角色,运用DevOps的概念,模拟再现小说中的场景,拯救濒临破产的无限零部件公司。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沙盘演练的训练形式。对于培训形式本身来说,就像英文名一样,确实是一款有趣的游戏,但从培训内容来看,带来的不仅仅是乐趣。
参加沙盘已经快一个月了。对训练感受进行回顾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感受如下:
1.角色和职责,并正确理解
演练之前,每个人都选了一个角色,包括CTO/CISO/测试团队/IT支持等,我选了测试团队。虽然我读过小说,但我没有真正做过测试工作。
第一轮演练刚开始,大家都急于把“公司股价”抬高,却不知如何下手,聚成几堆,喋喋不休、讨论不休。
作为测试团队的一员,我走来走去,看这里看那里,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甚至以为自己在最后检查大家的工作。
从我自己的州来看,
这一轮没有完成任何实质性工作也是可以想象的。果不其然,第一轮博弈结束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
第一轮,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是什么,不知道存在的价值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能创造什么价值。
在实际演练中,伴随着角色名称的,还有一本关于角色职责的手册,但第一轮,没有人愿意仔细研究每个角色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当一个公司为实现利润而经营时,在整个价值流中的每一个位置和角色都有其应有的位置。也许可以少一个人,但这样的责任不能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可以由不同的人担任,但一个公司不能没有总经理这个角色。
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以我自己为例。在接受新工作之前,我很少知道自己角色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角色,具体职责是什么。
相反,他们会说“这是以前做过的”,往往用经验主义来检验实际工作,不能快速理解和进入角色,耽误了角色岗位带来的价值。
2.使用工具提高效率
第一轮热闹过后,公司不仅没有起色,反而岌岌可危。第二轮开始了,这一轮更加复杂。突发事件不断爆发,此起彼伏,情况有点令人不安。CEO召集紧急会议,不断提醒使用工具,“大看板”终于请到了。
看板只是演练中使用的工具,实际工作中会有更多的工具使用。如果有助于技术变现、提高管理效率,看板属于后者。总是和另一个词出现在同一帧中的是可视化。
通过看板和任务可视化,大家可以轻松获取当前的工作状态。同时,每个人都盯着同一个看板,可以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
第二轮结束后,发送
虽然公司股价仍在下跌,但与第一轮相比,下跌速度已明显放缓。为什么没有事半功倍呢?
因为,在管理策略不明确的情况下,工具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有限的。DevOps不仅仅是一个工具。
3.目标导向与价值提升
第二轮后使用看板工具,尽管公司股价下跌速度显著放缓。但在工作中,太多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导致正常工作被打断。大家忙着处理突发事件,东奔西跑,似乎忘记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公司股价。
于是第三轮调整了策略,把一小部分精力放在救急上,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完成最赚钱的工作上。
在运维工作中,确实有不少突发情况,运维人员甚至用“消防员”来称呼日常工作。
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系统越弱,问题越多,突发事件越多,无暇考虑系统的优化问题。这样一来,运维人员只能充当“消防员”的角色。哪里有火情,他们就第一时间赶赴火场。
避免恶性循环的一种方法是在问题发生之前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你解决的问题越多,紧急情况就越少。
在“工作四象限”中,即把更多精力放在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有条不紊地进行,价值才能得到提升。
4.一片流
熟悉工厂生产方式的人都知道,安排好生产计划,不仅要求各工序产能利用率最大化,还要防止生产堵塞,所有工作都卡在一个生产工序上。
在第三轮演练中,发现精益工程师有大量工作需要处理,确实受到工作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无法完全完成。结果,一些任务不得不进入等待状态,无法继续。
这里,精益工程
R被称为整个流程中的“瓶颈”,在实际运维工作中,技术水平较高的人会处理更多的问题,积累更多的经验,最终只有他们才能应对复杂的情况,而这样的人往往只有一两个。这时“瓶颈”就出现了,导致上游的工作不得不停下来,下游的工作要等精益工程师完成后才能继续。
在工作中,要提前考虑“瓶颈”问题,减少制约因素,通过培训、知识传授、规范工作流程等方式,减轻这些“瓶颈”的压力,一方面提高团队组织工作的能力。
5.减少转移,提高效率
经过三轮演练,到了最后一轮。全体参会人员不仅对整个工作流程和方法有了清晰的了解,还发现在遇到问题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家坐在一起交流。
有一个著名的效应叫“沟通漏斗”,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交流时,一个人通常只能说出预期的80,另一个人最多只能听到60,而只能听懂40,执行时,只能说出20。
也就是说,一个人说80,对方只能执行到20。更何况,还需要层层接力?传播环节越多,传播效果越差。
同时,交流的人越多,效果就越差。在保证减少传播层级的同时,要保持小而美的团队,这对传播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我自己的感受。那么,凤凰沙盘操谁更适合参与:
首先,凤凰沙盘操是一种意识培养。如果一家公司正在或计划推广DevOps,凤凰沙盘演练是提升全体员工自觉性的好机会。
担任顾问以来,落实一套工作机制,最难的就是提高认识、转变思路。沙盘练习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真正感受DevOps理念的机会,非常适合
参加公司小组;
其次,凤凰沙盘操是一项受欢迎的训练。如果你没有听说过DevOps,你就出局了。可以通过沙盘练习生动地告诉你什么是DevOps,非常适合对DevOps一窍不通的IT运维人员;
最后,凤凰沙盘操是一次知识总结训练。如果你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或许公司或多或少都在实践一些关于DevOps的想法,但苦于如何将DevOps提升到理论层面,这非常适合有一些DevOps实践经验但没有提升到理论层面的IT运维经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