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虎讯10月14日,据北京市打非办发布的《构建大兴区多维度综合治理体系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一文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大兴区准(类)类金融机构运行平稳,无在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平台,未发生非法集资风险未结案件,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据介绍,大兴区深入贯彻落实决策部署,在市打非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高度重视金融保障,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固本之策,积极构建大兴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治理、防范、打击、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条块结合、统筹联动,在预防预警、案件办理、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牢固树立防范金融风险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的中心思想,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范围。区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区域性风险尚未凸显的阶段,提前布局,完善机制,筑牢堤坝,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深入落实属地镇街和职能部门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金融风险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和综合整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确保区域金融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突出地域特色,探索形成“123456”工作模式。即聚焦一个核心: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找准两个目标:控专业金融风险增量去存量,遏制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高发态势,防止大规模人员聚集和极端事件发生;对区内群众,加快培养正确理财和主动知识
防骗意识和能力,营造积极参与线索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搭建企业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大兴金融V服务平台、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专班三大平台,瞄准镇村拆迁、社区搬迁、商贸聚集、高校院所四大重点领域,建立风险发现处置五步工作法,即线索摸排、风险筛查、预警再核查、综合整治、立案归档。完善源头治理、摸排举报、联合惩戒、宣传引导、举报奖励、应急预案六大保障机制。通过进一步完善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工作机制+预警处置+宣传引导”的联动工作体系。
在工作成效上,一是强化非工作。夯实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区级统筹调度指挥,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部门、属地形成合力,召开14次金融风险研判专班会议,及时传达上级领导指示,通报风险监测预警信息,重点预警风险化解措施,加强部门沟通协作,统筹推进风险防范处置工作。落实财字入区企业管控工作机制。区财政、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协同开展金融话企服务监管,严把企业注册迁移关口,开展企业风险联合审核,形成处理意见,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源头管控。截至目前,已服务企业400余家,拦截创业企业4家。
二是协调联动多部门化解金融风险。开展金融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指导属地发挥作用,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并完善监管台账,重点加强对商务楼宇、底商门店、出租写字楼等重点部位的风险排查;依托市“烟尘指数”监测预警平台,编发《风险排查月报》,通报预警信息,实现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实施企业风险分级化解。加大对非现场作业查处的打压力度
,引导退出一批、清理整治一批、纳入异常和公告撤销一批,逐步减少存量风险隐患。
此外,推动高风险预警企业稳岗。按照市、区领导批示要求,一是紧盯重点涉众型经济案件,妥善处置风险隐患和矛盾隐患,探索形成防范应对涉众型金融风险专班机制,建立典型经验做法;二是突出存量预警隐患,依托工作专班机制,区财政、公安、属地共同牵头,会同政法、网信、信访等部门,持续密切关注利益诉求群体动态信息,加强涉案公司注册地现场巡查和网络舆情动态监测,发现涉稳线索。及时通报预警,启动应急机制,妥善做好维护稳定和矛盾隐患处置工作;三是对高风险预警企业,区领导统筹谋划,工作专班会商督导,企业注册地地方党委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综治执法部门联合发力,约谈涉事企业负责人和企业注册地房屋产权人。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联合施策,依法督促该企业限期整改,妥善化解风险隐患。目前,全区仅有1家高风险企业。
三是创新宣传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上下贯通、多元交叉的宣传格局。推动金融安全宣传常态化、机制化、共同体化。着力扩大宣传引导覆盖面。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群众金融安全宣传教育。同时,金融安全宣传月活动有序开展。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