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等国企2021年有大动作
前言
2021年伊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央企和地方国企纷纷加大对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1日以来,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化、华能等子公司陆续在氢能领域开展合作。
北极星氢能网络
国家电力投资
1月9日,据未来科学城消息,中国商飞北京民机技术研究中心在该中心多电航电综合实验大厅举行智能新能源飞机ET480全尺寸样机总装下线仪式,该飞机是中国商飞北研中心联合国家家电氢能公司共同研制的飞行验证机,主要面向未来城市立体交通应用领域。在名网,该机应用了全新的“燃料电池+锂电池”电动混合动力系统。
1月12日晚间,国家电投旗下吉电股份发布《关于设立长春吉电氢能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告显示,根据公司加氢站开发建设、制氢先进技术应用、液态有机储氢等项目需要,公司拟设立全资子公司--长春吉电氢能有限公司(暂定名,最终以工商注册名称为准),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经营范围包括加氢站投资、建设、运营,氢气生产,氢气采购、销售,风力、光伏发电,氢气储运技术开发与应用,氢气储运设备开发与制造,加氢设备制造,电解制氢设备制造,氢能产业项目开发与投资业务等(具体经营范围以审核机关核准为准)。
此外,据北极星氢能网显示,吉电股份自2020年以来新成立19家公司,注册资本合计http://www.zhucesz.com/亿元;其中,6家主营氢能业务,11家涉足充电桩业务,3家涉足储能业务。
1月13日下午,国家电投重庆公司一行到正泰新能源、
深入交流业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符合各自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围绕清洁能源、综合智慧能源、配电、储能、氢能等领域,共同缔结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以整合多个省份光伏资源为切入点,共同开发、建设、运营各类光伏项目,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围绕智慧城镇、智慧园区、智慧建筑等典型综合智慧能源应用场景,共同开发建设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1月中旬,国家电投集团驻湘二级单位五菱电力汉兴株洲油氢电一体化智慧能源站PC项目招标公告发布。公告显示,该项目计划2021年1月开工,2021年6月30日竣工,7月30日投产。该项目主要建设集制氢、加氢、加油、充电、车棚光伏、纵轴风电、智慧路灯、VI(显示系统大屏)于一体的油氢电一体化智慧能源站。
1月19日,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企业公告称,公司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为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总体目标,双方拟共同开发靖远燃煤风电、光伏、分布式风电能源、智慧能源、核能供热、氢能利用等市场。
国家能源集团
2020年12月29日晚间,国家能源集团旗下中国神华发布公告,中国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国华投资发展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等有限合伙人签署《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合伙协议》,共同参与设立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国能基金整体规模1亿元,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收购兼并市场上的风电、光伏项目,以及氢能、储能等相关新技术项目。
其中,中国神华拟以自有资金出资40亿
元;国华投资拟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10亿元,国华资管拟作为普通合伙人出资1亿元,其他意向合伙人拟合计出资1亿元。基金项目收益分配按投资项目或项目包核算。中国神华、国华投资、普通合伙人门槛收益率均为6/年。
1月22日,基金合伙协议在北京成功签署。基金投资运营后,预计可撬动约500亿元资金流向新能源产业,可推动600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项目落地。
中国石化
2020海南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近日以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在海口举行。从会上获悉,中国石化海南石油分公司将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分阶段在海南建设加氢站,首座加氢站将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
1月7日,中国石化邀请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集团、中环电子等4家光伏企业就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视频对话。中国石化将围绕新能源产业链,与四家企业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合作范围包括合作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制氢、运氢、加氢设施,全力降低成本,实现协同发展;加大电池材料技术攻关,大幅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和寿命,全力降低光伏组件生产成本;合作推动中国石化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项目落地,降低用能成本,实现共赢发展;推进风光氢一体化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在国内相关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开展绿电制氢、加注示范等合作试点应用场景的可能性,共同推动氢能高水平示范。
此外,1月7日,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河蓝色一侧、复兴路北侧的诺信松牧实业庆典举行。该站是中国石化首个新建油氢联建站,也是中国石化首个新形象设计油氢联建站(试点)
也是中国石化在广东建设的第二座油氢联建站。
据了解,该站是集加油、加氢、便利店购物为一体的新型能源供应网络。该站占地面积4908平方米,主要由加油和加氢两部分组成。加油部分,设置一机六炮三台加油机,提供0号柴油和92号、95号、98号汽油加注服务。加氢部分总储氢量732kg,设置固定式储氢瓶2套、压缩机2台、双枪加氢器1台,日加氢量1000kg,可满足周边公交线路和运输车队用氢需求。
当天中午,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1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国石化旗下上海石化成为国内首家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从研发试制成功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月16日上午,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张玉卓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高层论坛”上表示,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中国石化制定油、气、氢、电、风等能源发展规划,全面参与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氢能发展。据他介绍,中国石化已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建成9000公斤/天的高纯氢供应能力,正在布局可再生能源生产绿色氢气;全长42公里的“巴陵-长岭”氢气管道建成并平稳运行6年;已建成10座油氢混合加氢站,9座正式实现氢能加注,1座即将实现。
华能
年初,华能清能院完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离网风电动态电解制氢产业化示范。2021年开年,华能正加速布局氢能等领域,近期还与两市签署了合作协议。
1月19日,华能集团东北分公司与辽宁省营口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包围营地
将在口峪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风光储氢”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海上风力发电基地、氢能及零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四个方面开展合作,助力营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月21日,漳州市政府与华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华能集团计划在漳州投资1000亿元,发挥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力,引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落户我市,建设漳州外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能源基地和古雷开发区综合能源基地。其中,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着力引进海上风电、氢能应用等相关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打造集新能源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生产运维等一体化运营基地,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00亿元,同时可持续开发漳州外海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资源。华能集团还将深化与漳州在绿氢产业、地热开发、抽水蓄能电站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漳州打造东南沿海重要清洁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