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纺织企业真不错:股价一年涨66%,市值突破千亿!这一次,它还进入了福布斯“全球2000”榜单!
6月6日,《福布斯》发布“全球2000”榜单。这份榜单涵盖了全球最具价值企业、全球最大银行、全球最大运输公司、全球最大油气公司、全球最大食品饮料公司、全球最大房地产公司、全球最大服装公司、全球最佳雇主等等。
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并不为外人所熟知的申洲国际排名1472,高于知名运动服饰品牌安踏(1622)。
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享誉全球。但很少有人关注这些大公司的主要代工厂在中国大陆的交集,那就是宁波企业家马建荣执掌的申洲国际。
01
一路狂奔成为全国第一
市值超千亿的服装集团
过去一年,申洲国际股价上涨66%,市值录得1358亿港元。申洲国际一路狂奔,背靠耐克、优衣库等护城河,成为国内首家市值突破千亿元的服装集团。
图为申洲国际一年来股价增长趋势
近期,包括朋友圈、微信群,中美国贸易战恐怕是市场最关注的热点。不少文章的普遍看法是,美国此举旨在遏制中国科技产业发展。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像这样的贸易战早已在纺织服装行业打响。翻开申洲国际的年报,2011年申洲国际提到欧美国家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不同的贸易政策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之后申洲国际每年都会提到这一点。
例如,自1月1日起,欧盟取消了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普惠制待遇,同时继续对越南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实施普惠制优惠,削弱了中国服装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
我们知道,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一年不如一年,总体上是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不断上升,但这忽略了我国纺织服装产能向中西部转移的中断。从2009年开始,中西部地区纺织服装出口占比开始上升,但这种上升并没有持续下去,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欧美国家的贸易政策。
这虽然不是摆在台面上的贸易战,但总比贸易战好,也确实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造成了阵痛。但它拖垮了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吗?看看申洲国际的股价走势,就知道没有。
02
业务遍及五大洲的申洲国际
赚钱能力有多高?
申洲国际由董事长马建荣、总裁关云林、马仁和于1989年创立,主要生产针织运动产品、休闲服、内衣等。马建荣的野心,从群名就可见一斑。“申”代表上海,“周”则表示要在五大洲做生意。
2017年最新业绩数据显示,申洲国际2017年实现营收1亿元,体育占大头,主要客户为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其次为休闲,优衣库为主要客户。可见,客户是强势品牌。
世界范围内有波动的原材料产品,如棉花。在强大的品牌客户下,神州纺织服装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此外,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神州的主要产能不像裕元。虽然海外产能在扩张,但主要在中国(下图:20神州国际劳动力区域分布)。
神州的盈利情况如何?
2017年毛利和净利润亿,对应的毛利率和净利润分别为和。
这是什么水平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就更不用说了,毕竟贴牌的毛利率比不上那些品牌的服装,但这样的净利润率水平在港股、A股、美国股的服装纺织行业中是数一数二的。
即使跨行业,我们也知道苹果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净利润率是多少?家电中格力净利润率最高,仅为14。5%。科技领域的舜宇光学只有13。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申洲国际的盈利能力有多大。不仅如此,申洲国际的赚钱能力也十分稳定,节节攀升。
神州国际年上市,上市以来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在波动中稳中有升。
13年来,除2012年业绩略有下滑外,其余年份均为稳健增长,包括2008年和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
福瑞集团分析师此前指出,得益于体育用品、纺织一体化、越南扩张等业务的强劲增长以及产品前景乐观,预计申洲国际2018财年营收将同比增长%至人民币212亿元,净利润则增长%至人民币45亿元。另预计2019财年集团收入将增长%至人民币247亿元,净利润将进一步增长%至人民币55亿元。
03
纺织服装业向中国的转移
申洲国际押注赛道!
一家服装代工企业为何如此强大,能够跨越金融危机、欧美贸易战,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
首先要指出外部环境。一个企业是很牛的。第一件事是它在押注这个国家的大趋势。对申洲国际而言,其押注的大趋势是纺织服装产业向中国转移。
申洲国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为解决本地新市民就业问题,宁波市北仑区政府成立宁波申洲织造有限公司,由马宝兴(现申洲国际董事局主席马建荣之父)担任副总经理。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治稳定,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借助人口红利,中国自然进入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
这在之后变得更加明显。1974年至200年
4年来,全球服装业的发展一直由配额制驱动,服装生产分布在可获得配额的国家。2000年1月1日起,WTO成员间配额退出后,市场竞争成为主导,服装业的结构和传统竞争模式发生了变化。生产集中在少数国家是大势所趋。
对于这一趋势,申洲国际也做好了管理准备。1997年,申洲国际启动MBO,马宝兴家族开始批量收购原始股东的股份,马宝兴马建荣父子开始创业。
在赛道上下注也应该是一个点来点去。纺织服装产能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切入哪条轨道是个问题。申洲国际主要切入两块,休闲装和运动装。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最严重的时候,申洲国际拿下优衣库,一个高达35万件的生产订单,要求20天内完成。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将面临破产的风险。最终,订单顺利完成,申洲国际赢得了优衣库的信任。至此,双方合作已超过20年。
随后,申洲国际还签约了阿迪达斯、耐克和彪马三大运动品牌以及其他国际品牌,并于2006年11月24日在香港上市。彭博社数据显示,申洲国际的四大重要客户中,来自优衣库母公司迅销的收入占比为20%,来自阿迪达斯的收入占比为19%,来自耐克的收入占比为19%。此外,Ralph Lauren和new Balance等新客户对集团收入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两个领域,一是消费者数量庞大,二是消费频率高。
2010年以来,耐克、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业务、优衣库国际业务、彪马亚太区业务营收贡献持续提升。随着消费能力和需求的刺激,大中华区是外资品牌的关键增长点。有分析认为,上述核心客户的业务有望在其带动下继续实现可持续增长,
带动申洲国际订单量价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申洲国际还在2010年推出了自有服装品牌Maxwin,被视为未来的“优衣库”。为加快Maxwin的全渠道布局,集团于20年将Maxwin 49%的股份出售给企名网,以加强与企名网的强大数据营销合作。
有业内人士质疑,一直专注于代工业务的申洲国际推出自主品牌是否违背逻辑?对此,马建荣回应称,当传统服装企业具备一定产能后,做品牌是稳健的尝试,Maxwin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