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这个词在任何人心中都有很大的分量。但在基因港总裁王骏看来,它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座城市。
“20岁以前,我从来没有去过余姚。但未来5年,我深信我的重心在余姚!”他的眼睛温暖而坚定。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和留学生之一,王骏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分子生物学,后回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主攻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酶合成。2001年,王骏的基因港(香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十多年来,基因港公司在全球获得50多项专利,新酶法制备的系列产品赢得市场认可和青睐。由此,基因港成为全球唯一一家酶制剂产业链完整、技术世界领先的公司。
随着行业逐渐壮大,王骏开始考虑在内地建设大型生产基地。然而,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他面前。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选择根据地,以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需要?“当时除了行业外,外界对此知之甚少。我们开玩笑说,全国估计有1000人知道这个产品,其中100人是员工。”
拐点出现了--“当时正好在香港永刚论坛上做报告,谁知道报告一做完就被‘盯上’了。”王骏笑道。原来,台下坐着的是时任余姚市市长、现余姚市委书记席明。“他对我的话题很感兴趣,听说我祖籍余姚,会后再三邀请我回老家考察。”
初到余姚,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便捷的交通、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让王骏第一眼就觉得贴心。
谈及往事,王骏感慨万千。“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曾用‘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知礼、知恩图报’的‘四知精神’来诠释新宁波帮,我对此深表赞同。以我近年来在余姚的亲身经历来看,'新宁波帮‘崇尚学习,但
学习不是用来独善其身的,而是要学以致用,在应用的过程中知难而进,提倡斗争精神,尤其要“敢为天下先”。“
几经考察,王骏决定将内地生产基地建在余姚。去年10月,王骏投资20亿元,在中意宁波生态园设立年产100吨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项目。预计今年底实现试生产,将满足40万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就在我们交谈的那一刻,产品线上销量增长很快,以爱牧饮NMN9000系列为例,18个月来,销售额增长了30倍。”王骏说,随着潜在市场需求不断释放,当年“小河只露尖尖角”,如今已是“荷叶无限绿”。100吨的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考虑增资扩产,为二期项目做准备。
此时,宁波推出“246”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计划,提出2025年培育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群。王骏再次被推到了城市的聚光灯下。
半个月前,郑栅洁与王骏见面,语重心长地再次向他发出邀请。“欢迎你们回家乡投资创业,我们将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和配套服务。”
王骏很感动。“没想到家乡的领导对生物医药产业这么了解,对招商引资这么重视!”他表示,基因港公司将一如既往地把宁波作为产业布局的重要基地,希望整合宁波关键要素,与技术结合,把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力推动宁波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