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把名字藏起来,然后再吐出来。
更新,忘记它或者不要隐藏它。
----
先来说说影响一部影片是否为“5毛特效”的几个因素:
1.后期资金的投向。
一些影视剧动辄标榜投资几千万、上亿,但后期能有多少?
首先,我不质疑宣传的数量。也许真的有这么多。让我具体说一下钱去了哪里。
我曾经追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和主演在这里就不透露了。主演是二线演员,反正感觉不太出名。TA的片酬每集40万元左右,那部剧好像30多集(时间过得太久了,几集都记不清了=,=)。就这样,光TA就拿了1200多万元,呵呵。一部还算不错的电视剧,一般要两三千万元(当然也有更高的,这里就不讲了),然后去掉其他演员2345678,再去掉现场导演和部分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置景、租景所花的钱。最后还能剩下多少?哦,对了,我们还得去掉一些钱,用于最后的宣传、营销、打通关系等等。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还剩多少钱。
2.掌握话语权的甲方审美。
这里不想多说,就发两张图感受一下。
这是CCTV1最重要的节目之一的标题
东方卫视找N3做冠名
(N3是俄罗斯著名的柱袋生产公司,我想做柱袋的朋友应该知道。
更多截图你可以看到这个链接,我就不一一发了
)
在之前的制作中,真的有很多次,原本看起来还算不错的镜头,在甲方的要求下被改成了狗屎!!!!
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发一段三人行的视频。
其实,我们也不能过分责怪甲方。原来我们国家不重视审美的培养,有的艺术院校毕业了
部分学生审美也较差。
所以,我发了一个视频,是一个日本的幼教片。我说的和我想思考的都很有趣。不得不感叹日本的教育太神奇了。(柯南强配音可视化)
(本文为系列视频)
3.导演对后期制作的参与和反馈
国内绝大多数导演很少参与后期制作,可能最多以剪辑为主。像徐克这样经常去电影所在公司盯着效果看的,真的很少。
我之前也参与过一些国外电影的制作,那就让我们在同一场景下,给出一些国内外不同的表现吧。
(一)关于前期效果设置
中国:你可以先给我做一版
你先给我做三版,我来选
我想给这个地方加个duang效果,你知道的。
我想要这里的大气效果。
我想要阿凡达的效果在这里。
国外:导演会给你所有关于那个镜头的参考视频和图片、故事版本、色稿和氛围,然后详细告诉你每一个镜头。
(2)生产中的反馈
中国: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
我想要那种大气效果,但你没能做到
国外:反馈一般都写清楚哪个镜头哪个时间点,会给你很多参考。有时伽马值是错误的,它会被指出给你。
(三)关于修改
中国:这个改成红色……绿色...蓝色...紫色...黄色...白色...黑色...算了,这个效果不需要……不,但也是红色的第一个版本(钱就是这样换的)
每周五下班时,甲方会给我们反馈说:“周六周日不用加班,记得周一给我看一张。”
你改变的一个“(WHF)
“我觉得这个效果是可以做到的,你就继续做吧!”(然后我们通宵拍完片子后)“啊,我们的客户说这个效果不行,你得再来一遍”............
国外:每一个阶段拍完之后,都会送到导演或者对这部片子有决定权的人那里去确认,确定之后基本不换镜头。而导演或者有决定权的人也会经常来公司或者电话会议,交流他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对你制作的一些问题和想法。(有时候真佩服老外的认真)
这里且不说,像詹姆斯·弗朗西斯·卡梅隆、迈克尔·贝、克里斯托弗·诺兰等外国导演,他们后期的专业知识都很强。例如,迈克尔·贝曾多次去过工业光魔法(如果你不了解工业光魔法,请点击此链接)
)与灯光有关的课程,更不用说卡梅隆,更不用说后来他和团队在拍摄《阿凡达》时研发的结合实时和三维模型的相机,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了。
最后,让我们说几句话。有时候真的不能怪广电总局,就像现在播出的“盗墓笔记季播剧”。编剧甚至不知道《藏海华》是前传还是后记。是不是也要怪广电总局?
再放一段视频(其实这个问题在三人行上已经讨论过好几期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翻一下相关的)
以上内容在你看来可能有些可笑,但这些都是我的真实经历,所以先写这么多,想好了再补。
---------------------------------------
回答第二个问题,国内还有一些不错的视效公司,比如basefx、米粒、原力、聚光画、po court(这是谢霆锋的视效公司)、东方梦工厂、追光
绘画(这家公司是最近两年新成立的,目前正在做原创动画《小门神》,感觉潜力还是挺大的),天耀……等等,有的一时想不起来了,想想就加
先写这么多继续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