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百灵更新时间:2020-08-30浏览量:1205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签订合同,如租房合同、买卖合同、经济合同等。这些合同的签订可以从法律层面保护双方的利益。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签订合同时并不使用真实姓名,那么用假名签订合同是否违法呢?
如果当事人以假名签订合同,导致对方表达真实意思并使自己受益,则属于欺诈行为,属于违法民事行为,该行为可能导致合同自始无效,并导致绝对无效。冒名签订合同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等罪名,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冒名与对方签订合同可能触犯本罪。合同诈骗罪有五种表现形式:
(一)以虚构单位名义或者冒用他人签订合同的;
(二)伪造、变造、作废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的;
(三)在无实际履行能力的情况下,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欺骗对方继续签订、履行合同的;
(四)收到对方支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的。
但假名仅用于其他目的且无非法占有故意,且合同义务已实际履行完毕的,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以合同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组织负责人;
(2)景公
公司授权人员(未经授权人员签订的合同对公司不具约束力):
(1)须持有公司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原件。
②委托书上的授权应当明确具体。
(1)I;
(二)代理人:
(1)持本人签字的授权委托书原件。
②委托书上的授权应当明确具体。
法人授权委托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被授权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授权时间范围、授权对象在内的明确授权范围、被授权人或者被授权单位盖章或者法定代表人签名、授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