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送变电公司名称

发表日期:2022-09-28 12:55:22

        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工程。其末端禹城(姑苏)±800千伏换流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也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混合联络线的换流站。
        由于施工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协调难度大,施工单位江苏送变电公司共投入2000余人参与工程,负责主控楼、阀厅等建筑物的建设、换流阀安装、子系统调试及部分试验等工作。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如果把换流站比作一个人,那么主控楼和阀厅就是他的“骨头”,换流阀就是他的“心脏”,二次系统就是他的“大脑”,各种电缆就是他的“血管”和“神经”,电气试验就是他出生前的第一次全面体检。
        三维造型打造禹城“骨架”
        禹城换流站高端阀厅采用钢架支撑+钢屋架组合结构,建筑面积2945平方米,钢构件3000余根,用钢近2000吨。阀厅结构跨度35米,建筑高度米,紧邻主控楼和高端防火墙。施工场地受限,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
        为确保高端阀厅施工进度按既定节点目标有序推进,项目部积极探索三维技术在钢结构安装中的创新应用:一是在钢构件三维模型上搭建生命线柱连接板、安全网挂钩等安全辅助措施模型,在制造工厂内完成生产,减少现场焊接切割工作量;二是对高端阀厅钢结构施工过程、连接节点、安全质量等进行三维模拟,形成可视化交底,直观指导操作人员施工。
        “三维技术在高端阀厅的成功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为钢结构安装提供了安全保障,也加强了现场施工管理水平,保证了钢构件安装质量;同时,三维技术还提高了钢结构
        施工效率的提高,为高端阀厅顺利移交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项目如期投运。土建A包副经理张必亮说。
        精心守护,守护好虞城“心脏”
        作为禹城换流站的“心脏”部分,项目部人员花费了极大的精力。电气A包项目经理金振强说:“安装换流阀的环保要求非常严格。阀厅安装应保持微正压,温度应控制在+10℃~+25℃,相对湿度不应大于60,其值应小于35200000pC/m3。为了实时满足要求,我们在每个阀厅安装了6个环境监测传感器,统一上传至监控后台,实时监测每个阀厅内的各项参数,确保安装质量。“
        “除了对环境的要求,换流阀的安装对精度要求也非常高,每个阀组的价格都非常昂贵,这对我们施工人员的安装工艺要求很高。”项目技术员陈雪瑞说。每个阀厅安装12个摄像头,接入智慧工地系统。结合无人机,对阀厅内摄像头监控的死角和重点部位进行定时定点巡查,减少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禹城换流站高端阀组采用常规直流技术,低端阀组采用柔性直流技术,首创混合梯级接线方案,可参考施工方案少,工期短。”电气包A项目总工程师吴吉祥说。针对全站6个柔性直流VSC换流阀的安装,项目部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学习,结合厂家技术规范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方案,对不同阀厅的施工队进行作业交底。同时,利用施工管理平台中阀厅三维构件模型化繁为简,确保各检查项目合格后进行下一步安装。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从最初的2天1阀塔,到后期最快1天1阀塔,不断优化安装方案和人员配备,为后续柔性直阀安装提供了宝贵经验。
        “高端阀组悬空,安装高度达27米,在安装过程中,
        需要多点配合,大大提高了我们施工的难度。“阀厅安装队长皇甫道军说。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场施工中,项目部为每个阀厅配备了两台电动叉车、两台电动升降车、一台电动吊车、一台电动行车协同作业,在保证环境管控的同时,以机械化辅助人工安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灵活运用开发禹城“大脑”
        禹城换流站总用地面积约公顷,辅助控制建筑物之间最远距离达900多米。通信困难一直是禹城换流站二次子系统调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站内继电保护室、辅控楼、主控楼均布设电磁屏蔽装置,大大降低了手机通信和对讲机的效用,严重增加了调试难度。
        为此,调试人员创新性地将移动WIFI应用到现场实践中,在辅控楼和每个中继室的门外或窗外各架设一个移动WIFI,连接通信设备,信息交流便捷,有效解决了现场通信难的问题。“移动WIFI通信设备的创新应用,将现场调试和通信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一半,并解放了通信协作人员,现场调试速度显著提升。”
        数字赋能,打通禹城“经脉”
        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直流站,禹城换流站有3000多公里的二次电缆,存在电缆数量多、施工程序繁琐、施工时间长、交叉碰撞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送变电团队在电缆智能规划路径、自动布置技术、虚拟可视化显示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智能电缆路径规划及自动布置技术,可将全站电缆库存导入电缆施工管理系统,根据电缆起止设备和电缆通道的确定,按照电缆分层、容积率限制、区域划分-排架-规格模型等原则进行电缆路径智能规划,自动分析电缆走向,计算出电缆最优安装顺序和位置,避免交叉,获得理论上的最优布置效果。同时可以使同一地区的同一规格
        线缆一次布置,保证线缆的整齐美观,减少施工中的换盘次数。
        虚拟可视化展示技术是线缆的虚拟高效展示和可视化应用方式,可实现万根线缆的可视化流畅展示,支持漫游、定位等操作。可以查询电缆参数信息。
        “通过这项研究,大大减少了电缆施工的繁琐程度,缩短了施工时间,最大程度避免了电缆敷设在通道内的交叉,提高了电缆敷设过程中施工工艺和过程的控制质量,在输变电施工中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电气包A项目技术员陈功勋说。
        创新引领,把控虞城“体检”
        “为了减轻工作量,我们在项目前期就开始自行研发一套电子调压一体化设备,与原有设备相比,重量减轻2/3,同样的工作量只需原来的一半时间就能完成,人员投入也只有过去的70个,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调试总工程师王相军说。
        换流变压器33台,站用变压器5台,油浸式电流互感器油样54个,六氟化硫气体6799瓶。如果把样本送到204公里外的南京检测,来回需要6个小时车程。为节省时间,有效应对调试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江苏送变电有限公司设立现场油气实验室,无需派专车回南京实验室进行理化分析,及时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