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滨州市航龙商贸有限公司名字意义

发表日期:2022-09-28 13:32:19

独家!滨州百货走过40年风雨,滨州人拥有专属记忆!(大量独家老照片)

古人称40岁为不惑之年。人近中年,往往面临人生的重大十字路口。

今年,滨州百货也将迎来40岁生日。像一个成年人负重前行,百货大楼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从周边荒芜破土,到长期占领并引领滨州核心商圈;

从计划经济时代滨州第一家大型商场,到滨州首屈一指的商业老大,再到外资超市纷纷入局的与狼共舞,滨州百货有过辉煌、有过繁华、也有过寂寞……

在很多滨州人心中,滨州百货就像邻家长辈:憨厚朴实,历经沧桑。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滨州百货的故事。

一、计划经济

起初,滨州百货被称为北镇百货零售第一店。

说到这个极具时代气息的名字,时间的年轮回到上世纪60年代。

1962年,刚满22岁的董秀荣进入回民地区百货大楼工作。

“这是惠民地区商业局下属的八大公司之一,还有烟酒公司、餐饮服务公司、蔬菜公司、五金公司、油料公司等,”董秀荣说,“百货公司是规模较大、员工较多的公司之一。”

董秀荣开始在地区百货公司零售销售部工作,该部门位于黄三博奇路西南角的黄金大厦。“我们门市部南北走向,坐西坐东,面积400多平方米,主要销售日用、文体、针织、服装等商品。我们北侧的拐角平房就是有名的‘三八店',隶属于烟酒公司,主要销售各种食品。”

董秀荣刚参加工作时,地区百货大楼只有一个零售部,后来建设发展成5个,也就是当时人们所说的“10”到“50”,其中10个是位于黄二伯旗路口东北角的一栋二层角楼(

20号是位于10号北侧的平房;30号为黄三波旗零售门市部;40在分厂;50号位于渤海五路以东的黄四至黄五之间。

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地区商业局下属公司几乎全部垄断,加上国营商店货真价实的名声,各类商品供不应求。

“那时候买货靠票子,粮票换粮食,布票换布匹,袜子票换袜子。有时因为商品太缺,票可能买不到,走后门买几尺布的情况时有发生。”董秀荣说,“当时缺货的不仅是我们地区,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我们参加省里的订货会,订了1万条毛巾,给1000条就不错了。”

“那时候10个、20个是布料、纺织品的垄断,每年进入腊月,尤其是春节临近,每天进店的顾客几乎都能挤到玻璃柜台,因为太多营业员忙不过来。为了防止上厕所,我们上班后都不敢喝水。”董秀荣说。

农历北镇每逢临近春节的大聚会,10个、20个就像敌人一样。为了防止店内顾客过多,工作人员想了一招:把柜台搬到大院里,关上铁门,门外顾客付款,门内送货。“有一次,顾客太多,铁门旁边的砖墙塌了。”董秀荣说。

二、人潮如潮

在滨州百货大楼资料室,至今还保存着1973年的建筑设计图纸。

“大楼规划设计有四层,一到三层是开放式的,四层是办公区,从外面看,我们还是仿照北京百货大楼的样子。”滨州百货总经理王世民说。

滨州百货大楼的原址是范家村的庄稼地。征地时,计划用地亩。“当时如果超过10亩,手续很繁琐,为了省事,就定在了亩。”董秀荣说。

董秀荣回忆,当时建百货大楼主要是因为几个零售部面积不大。为了扩大规模,“记得1970年左右开始建设,但地基

当一楼外墙建到半米多高时,因为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工程停了下来。这一停就是好几年,直到1978年前后才重启。“

1979年8月,滨州百货大楼主体完工,地区百货大楼派出牟其昌、朱登林、董秀荣等人筹备筹建工作。

“那时的百货大楼是一栋孤零零的建筑,周围没有邻居,南边不远就是范家停车场和一家小旅馆,北边到分厂也没有单位,马路对面再往东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油棉厂。那时的渤海七路还是一条土路,名字叫红旗路。”

在筹备开业时,百货大楼从各个门市部抽调人员,但还是不够,地区商业局又从下属其他公司找来重要人士,保证了开业需要。

“刚开始进货时没有车,我们就用地面车拉;配送货物时没有电梯,我们就用肩膀把所有的货和货物装满了三层楼和仓库。两个多月下来,我们几乎每个人的肩膀上都磨了一层厚厚的粽子。”董秀荣说。

1979年10月1日国庆节,北镇百货第一家零售店开业。董秀荣成为首任经理。

虽然已经过去了近40年,但董秀荣对开业那天记得清清楚楚。

“城里的人几乎都来了,都想看看楼是什么样子。人蜂拥而至,一看就是人头,别的什么都看不见。人们一般用‘挤人’来形容人多,但那天不可能被挤下来,人就像潮水一样,幸好是楼,如果是平房,我估计能把墙挤下来。”董秀荣开玩笑说,“本来期待很多人,没想到这么多”。

直到今天,周先生还记得百货大楼开业那天人头攒动的样子:“当时我八九岁,进楼后几乎双脚离地被挤在人群中,被潮水推着往前冲。”

开业那天,百货公司没卖出几件商品。因为人太多,我想买

我也买不到。

从开业到上世纪80年代初,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百货商店里摩肩接踵的场景就成了常态。

三四天王

王时敏将滨州百货近40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年开业到1994年,王时敏称之为创业初期。

作为滨州首家大型综合商场,百货大楼开业时营业面积2400平方米,一楼销售食品和日用品;二楼是服装、布料,三楼是五金、文具、电器。

“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是开业初期最贵的商品。这些对于当时的普通中国家庭来说,也是比较大的消费。”董秀荣说。

在计划经济时代,百货公司的商品根本不卖。“在销售方面,我们基本不用担心。”董秀荣说。

滨州百货大楼副总经理、工会主席高凤泉1984年一参加工作就来到百货大楼。“当时大楼日均营业额4万元左右,我的工资是41元,在当时的滨州不算低。”高凤泉说。

随着百货业态的蓬勃发展,区域百货旗下其他营业部也随之壮大,其中10家、20家发展成滨州百货,30家发展成滨州中心商场,50家发展成滨州商务楼宇,形成了滨州商业的“四大天王”。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供销系统、供销商场、天河商场的繁荣,滨州百货在独领风骚十余年后首次衰落。

“供销大厦属于县级滨州市供销社,天河商场属于地区供销社,两家商场紧邻,位于百货大楼对面。”高凤泉说,“经过十几年的经营,百货大楼的设备陈旧老化,经营模式已经开始滞后并显现疲态,新的两家商场设备新、面积大、经营模式新颖,一下子吸引了顾客过去。”

痛定思痛,百货大楼开始了二次创业。

四、企名网

上世纪90年代,央视一则广告风靡全国,一句广告词至今令人印象深刻:“长大后,我也要去亚洲。”这里所说的“亚洲”,就是当时全国零售业最耀眼的明星--郑州亚洲商场。

滨州百货二次创业,学习亚洲模式。

1995年10月1日,新配备的滨州百货大楼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滨州市民面前: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是原来的5倍;玻璃幕墙、自动扶梯、中央空调;取消柜台,开放式经营;每周升国旗、每天晨练、礼仪小姐导购……人们发现,百货大楼真是里里外外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