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三代人努力坚持的公司起名

发表日期:2022-09-28 13:41:48

经过时间的洗礼

西北油田已通过

四十多年的时光

在这漫漫征途中,

石油前辈接踵而至

为油田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现在

年轻一代继承了他们的衣钵

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发光发热

我们一起来看看

西北油田的传承故事

什么能让三代人做一件事,而且绝非易事。在三代人的记忆中,为了办好这件事,家人团聚的次数动动手指都能数出来,老一辈住的是草房,吃的是窝窝头;第二代踩着父辈的脚印,风餐露宿,住土坯房;第三代大学毕业后,放弃落户北京的机会,子承父业,深耕大漠,干一线工作……

三代人做的是石油工业。他们分别是原西北石油地质局第一普查大队退休职工李守正和女儿李桂林、女婿盛汉文;孙子盛宁。

生油

住草房啃窝窝头

黄土沙尘暴挡不住寻油热情

爷爷李守正当年从部队转业到地质普查部门工作。1967年,他随大部队转战青海,成为西北石油地质局第一普查大队的一员。

初到青海,当地异常寒冷的气候给华北平原的这些汉子当头一棒。“裹着厚厚的棉袄就像光着膀子一样,用稻草盖的房子晚上放一盆水,天亮就是冰疙瘩。”李守正老人的记忆特别新。当时调到青海,物资匮乏,生活异常艰苦。把稻草扎成一排排,竖着围起来就是墙,上面有稻草排,上面再铺一层牛毡就是房子。吃的是窝窝头,鞋子是一双高筒橡胶雨靴,三年时间几乎从春穿到冬。夏天双腿腐烂溃烂,冬天双脚冻得昏迷不醒。但华北平原的这些汉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钻探任务。

那时,30多岁的李守正一心牵挂着家人,一年探亲假只有12天。每年年底取下

在度假的时候,我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他提前一个月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说想探亲回家。在等待回家的日子里,只要有空,他就会一遍遍地把行李托运回家,生怕落下什么东西。

1979年,依普从青海搬迁到喀什。喀什的气候比青海好很多,至少没那么冷,但每天的黄沙和大风也让他们难以忍受。

从青海的草房,搬进喀什的帐篷。“刚搬来时,生活和工作都是帐篷。”老人说:“十二个人一个帐篷,一夜起来,被子上盖着厚厚的一层黄土。”起床后,抖抖被子上的黄土,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第二代油

跟随父亲的脚步献身石油事业

听父亲说起以前的经历,女儿李桂林拉着他的手说:“有你做先遣,我们那时候好多了。”

李桂林回忆起父亲当时在油田的点点滴滴,眼里充满了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

从她记事起,她父亲就一直不在家。“我一直盼着父亲回家,但回来后感觉像家里的外人,弟弟妹妹们都觉得很拘谨,不敢轻易靠近父亲。”刚慢慢了解了父亲,等他回到队里,又匆匆离去,这又是一年。

“每年年底去接父亲,感觉特别隆重。当时,父亲在青海打工,一家人都在河北蔚县。提前一个月,父亲就会写信告诉我大概回家的时间。我和兄弟姐妹们从收到信开始算起父亲到家的日子。那时正值寒假,我们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在父亲要下车的地方等着。一天,两天,三天……通常需要一个星期才能收到。“

当时,李桂林16岁,弟弟妹妹还小。从此,她对父亲的工作产生了兴趣,总想看看他的工作,因为邻居们都羡慕他在油田的父亲。两年后,李桂林踏上西行列车,前往青海油田工作。

刚开始,她的工作是瓦斯测量,时不时要爬上50米的井架。一旦她跌倒,

去有生命危险。刚开始爬井架时,恐惧和恐高随之而来。在师傅的指导下,她终于克服了恐惧,一个月后就能独立下井了。

李桂林调到喀什时,不再住帐篷。他们住在当地的军营里,住宿和生活比他父亲刚到喀什时好多了。

在军营期间,李桂林认识了当时在部队的盛汉文。为了能和李桂林在一起,转业时他义无反顾地留在了油田,被分配到基地人力部。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先后获得“先进生产工作者”等十余项荣誉。

退休后,李桂林和盛汉文主动担起家庭重任,全力支持子女为企业贡献力量。作为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盛汉文积极参与党支部工作。在担任新城区工作站离退休第四党支部组织委员期间,该支部被评为集团公司2018年度“先进党支部”。

回忆起之前为石油事业吃过的苦,盛汉文夫妇从未后悔。“父亲那一代人在更艰苦的条件下为我们铺平了道路,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付出,要以更强的责任感做好每一件事。”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夫妻俩克服一系列人生难题,也成为他们教育儿子的座右铭。

三代油

天生自带油味,毅然投身油脂一线

选择了石油,就选择了四海为家的生活。儿子盛宁的出生让盛汉文夫妇激动不已。但为了工作,生完孩子3个月后,李桂林就带着肖盛宁回到了喀什。

“之所以取名圣宁,是因为我儿子出生在青海西宁,他也想着我们油田能顺利开发,我们的小家能一直安宁,所以取名圣宁。”

回到喀什的小盛宁和父母一起在油田玩耍,早已习惯了浓烈的原油气味和红色工装的身影。

2004年7月,盛宁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他本可以留在北京工作,获得北京

户口。这是所有学生梦寐以求的结果,但浑身是油味的盛宁,却割舍不下对油田的感情。他毅然回到西北油田,投身南疆石油一线,从最普通的主管做起,一干就是十几年。

2018年1月,盛宁加入“访惠聚”工作队,先后在柯坪县喀拉库提村和莎车县喀群乡驻村,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还是很辛苦,很忙。十天半月没有一个电话,每次我们孙子说想爸爸,想和盛宁视频,大部分都压下来了,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村民家里。孩子动不动就哭,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李桂林说。

盛宁居住的村子有381户1606人。全村贫困户197户815人,贫困发生率占。2018年前,已有52户227人脱贫享受政策。今年计划脱贫110户4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9。在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盛宁需要在村里做的工作太多了,引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聘请技术员、办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指导农户家中蔬菜种植、发展庭院经济……

如今,在盛宁和“访惠聚”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下,大棚蔬菜大棚作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喀群乡蔚然成风。作为西北石油局13村脱贫攻坚示范点,多项蔬菜种植技术已在全乡推广。但盛宁仍经常组织党员观摩交流,不断更新迭代大棚种植技术。他把希望寄托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向“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的目标靠近。

“虽然不能陪着我们,但好在盛宁真的能为村里的脱贫攻坚做点事,做点贡献,我们一家都愿意。”盛汉文说。

李守正听着孙子在工作中的表现,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盛汉文和妻子陪在父亲身边,开心又欣慰。

这个一家三代石油人用他们的行动对我们

证明“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