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或者用过,比如房贷、车贷、消费贷等等,但其实人们并不熟悉,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好好研究过,贷款利率就是金融机构说的。牛哥不想写。2021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第3号公告,要求所有贷款产品明示贷款年化利率。所以,牛哥觉得有必要把“贷款利率”分享给大家。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贷款利率相关的几个概念。
贷款利率: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向借款人收取的利率。贷款利率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二是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利率;3.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贷款基础利率(LPR):由具有代表性的报价线,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基础上加点报价经人民银行授权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测算公布的贷款基本参考利率,各金融机构贷款定价应主要参考LPR。现行LPR包括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其中房贷利率以5年期LPR为基准。
高利贷利率: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大幅降低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将以往“两线三区以24、36为基准”的高利贷利率,明确为以每月20日公布的一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为基准的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金融从业人员普遍对这条规则研究透彻,因为它关系到企业饭碗。)
央行发布的这个公告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一、央行明确所有贷款产品必须年化
率是最明显的标志。长期以来,我国市场上贷款产品的利率展示标准并不统一,为了吸引客户,各类金融机构都在想方设法将贷款产品的利率展示得更低。比如,某宝、某信中的贷款产品均采用日利率,某银行称信用卡分期免息,某广告称借1万元一天只需几毛钱利息。乍一看是不是特别便宜?但有了其他费用,最终换成实际利率可能会很吓人。由于消费者不知道这些贷款利率的明确内涵,消费者承担了较高的贷款利率成本,实际上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央行进一步明确了贷款机构贷款利率计算方法。现实中,各类放贷机构存在以各种利率计算方式偷换概念、以砍头利率抬高利率、收取管理费和引入费用实现价外收费等行为。此次央行明确,贷款利息的计算方式要用借款人的贷款成本来代替,贷款成本包括利息以及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种费用,所谓的征信查询费用、第三方服务费、担保费以及各种手续费等。
三是央行利率规定覆盖所有贷款机构,特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央行对贷款利率的明确涵盖“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此外,鼓励民间借贷参照本公告执行。
以下是央行提供的利率计算公式。有兴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
一种公平计算贷款年化利率的方法是,根据借款人的贷款本金、每期还款额、贷款期数等因素,在考虑复利后计算年化内部收益率(IRR)。其计算公式为:
举个例子:比如某人的住房贷款,期限20年,按月还款,共计240(20年*12期/年)
期,本金100万元,等额本息偿还。根据还款计划,自借款后第一个月末起,借款人每月等额还本付息。然后根据IRR的计算方法,就可以计算出贷款利率,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插值方法,IRR≈.(据了解,5年期LPR的基准是,所以这个人的贷款利率上浮了10左右,看来这哥们应该不是首套房贷。)
本文由金小牛原创。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