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玲:醴陵陶瓷已形成产业链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潇湘晨报特别推出“两会知乎”专栏。带着网友好奇的提问,潇湘晨报记者对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沉浸式参与全国两会。
网友“zyzx”提问:“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一提到中国,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中国和陶瓷。中国是陶瓷大国,晚唐时期就有专门出口的外销陶瓷,目前中国陶瓷的出口竞争力如何?醴陵的陶瓷产业如何推动国之瑰宝走向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株洲醴陵市礼泉窑艺术陶瓷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艺术总监)黄小玲说:“中国就是中国、陶瓷的意思,所以在国外听到这个名字真的是非常亲切。陶瓷不仅是醴陵的品牌,也是株洲的品牌、湖南的品牌,特别是釉里彩,人民大会堂的会议杯也是醴陵生产的,包括一些大型的艺术瓷画,也在人民大会堂、京西宾馆展出。”
黄晓玲介绍,在国际上,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其实是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2018年10月底,德国开展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文化湘军”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醴陵作为全国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已形成从上游、中游到下游的陶瓷产业链,年产值超过700亿元,陶瓷产品畅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推动醴陵陶瓷走向国际,政府向陶瓷企业出台了许多优秀的出口退税政策,同时大力鼓励创新,让陶瓷这个传统企业迸发出新的活力。
黄晓玲说:“作为非遗曲艺传承的大师,我们为推动醴陵陶瓷和中国陶瓷走上国际化道路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比如,每当他们在芬兰、德国、法国等国组织活动时,都会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中国传统
融合陶瓷的艺术细节,设计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陶瓷艺术品。
目前,我国陶瓷出口竞争力很强。黄小玲说:“无论是春交会还是秋交会,我们每年的订单都是满满的。即使在当前疫情之下,我们醴陵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记者张扬昭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