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糖”一词出现在汉代中国古籍中,麦芽糖可能是最早的硬糖。
1000多年前,古埃及人用蜂蜜、椰枣和无花果制作糖果;唐朝时期,甘蔗从印度传入中国种植;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中叶,法国人提出甜菜中的结晶糖;欧洲人在16世纪发现可可,并在19世纪将可可制成巧克力。19世纪后期糖果生产技术逐渐形成。
早期的糖果主要由砂糖和液体糖浆组成。经过煮沸,与部分食品添加剂混合,经过勾兑、冷却、成型等工艺操作,形成了不同质地和形状,不同色泽、香气和口味,不同包装、耐保存和便携的甜固体食品。糖果的组织结构为无定形或微晶固体,糖果的品质要求为:吸水率小、抗结晶性强、甜度低、细度高、保形性好。
扩展信息:
糖果分为硬糖、夹心糖、充气糖、凝胶糖、烧焦糖、抛光糖、胶基糖、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
由于糖果价格昂贵,直到18世纪,只有贵族才能品尝到。然而,随着殖民贸易的兴起,蔗糖不再是稀罕物。这时,许多糖果生产企业开始试验各种糖果配方,大规模生产糖果,从而让糖果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是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么多甜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百度百科-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