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第一钢铁厂,年产量过亿吨,CEO竟是印度人
简介:9月,武钢集团整体划归宝钢集团,后者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生的宝武钢铁集团粗钢产量6070万吨,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厂。位居榜首的是安赛乐米塔尔钢铁集团,该集团是世界上最好的钢铁制造商,在19个国家拥有钢铁厂,年产粗钢1亿吨。
文/视觉机械精加工
拉克希米·尼瓦斯·米塔尔是阿塞洛·米塔尔钢铁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也被称为“加尔各答铁人”。
拉克郡米塔尔
2008年,拉克郡米塔尔的个人资产达到了450亿美元的峰值。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钢铁大王米塔尔在福布斯全球20大富豪榜中排名第135位,印第6位,个人财富缩水至117亿美国元。
事业起步
拉克希尔·米塔尔的祖父一代仍居住在卡拉奇(今巴基斯坦),印巴分治后加入新印度。他的父亲名叫莫汉·拉尔·米塔尔,是家族中第一代真正的企业家。
莫汉·米塔尔自幼外出经商,后来带领家人定居加尔各答投身该行业。1952年,他拿出多年的商业积累,在当地收购了一家惨淡的钢铁厂,更名为伊斯帕特钢铁厂,成为米塔尔钢铁帝国的第一个起点。莫汉·米塔尔很快就将惨淡的钢铁厂化干戈为玉帛,几年后成功出售,赚得盆满钵满。
到1974年,经过20年的发展,米塔尔家族不仅在印度钢铁业大放异彩,还在印尼买了一块地,准备探索国际化。公司名称由原来的伊斯帕特钢铁厂正式变更为伊斯帕特集团。然而,由于缺乏能源,印尼的土地空置了两年多,项目
也不是造出来的。
拉克希尔·米塔尔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对小米塔尔的要求很高,在他被加尔各答的圣泽维尔大学录取后,仍然要求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10点半放学后去钢铁厂,向父亲学习钢铁厂的技术、操作和团队管理。从1969年大学毕业到1976年,他已经在父亲的钢铁厂泡了7年。
1976年,他的父亲佩拉基尔·米塔尔(Pelakhir Mittal)卖掉了印尼的土地,但米塔尔到印尼后,迅速考察了周边的商业环境,最终建议父亲保留这块地方,建一座钢铁厂。同时,他成立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钢铁公司,即LNM控股公司,作为父亲创办的伊斯帕特钢铁集团的独立子公司,由自己经营管理。
1977年,米塔尔家族在海外的第一座钢铁厂落成,也就是后来的伊斯帕廷多。为了运营好Ispat Indo,拉克郡米塔尔每天至少工作12小时,有时14小时甚至更多。在此期间,他不仅摸索出一套市场开拓技巧,还练就了降低成本、技术创新等多项绝活。
这是拉克希尔·米塔尔一生中的第一次转变。在印度尼西亚的训练取得巨大成功后,米塔尔失去了控制,决定在国际舞台上寻找进一步的机会。
全球并购
拉克郡米塔尔环顾全球,开始寻找新的并购目标。
1989年,Ispat Indo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特立尼达多巴哥的钢铁公司陷入危机。两岛最重要的国有钢铁厂钢铁公司一直向米塔尔供应废钢等原材料,但由于经营不善,亏损不断增加。米塔尔接手后,连续做了三次手术。
一是更换管理团队,直接更换钢厂高层;
二是技术改造,采用他在印尼的专属触感
铁的直接还原技术使钢铁厂原料成本降低近50%;
三是精准成本管理,以每吨钢需要多少吨原料、多少千瓦时电量、多少工时Ispat Indo为参考,控制新钢厂的各项指标。
经过三次大手术,钢铁当年奇迹般地扭亏为盈,一年后产量翻了一番。
1992年,拉克郡米塔尔进入墨西哥,他斥资1亿美元收购了墨西哥政府耗资20亿美元、亏损数年建成的第三大钢铁厂Sicartsa。
1994年,他紧随其后,成功收购加拿大第四大钢铁制造商Sidbec-Dosco公司,并在一年内扭亏为盈。
1995年,他成功收购了德国最大的线材生产商汉堡斯塔尔韦尔克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年产550万吨的卡尔梅特钢铁公司,均在一年内扭亏为盈。
2004年,拉克郡米塔尔抓住机会,以美国45亿美元从罗斯手中接过美国国际钢铁公司(ISG),成功登上世界钢铁行业制高点,钢铁年产量一下子跃居世界第一,成为新一代钢铁之王。
2006年11月,拉克郡米塔尔收购乌最大的国有克里沃罗格钢铁公司,营业额达http://www.zhucesz.com/亿美国元。
拉克郡米塔尔随即加快在欧洲的布局,成功收购罗马尼亚政府旗下的Sidex钢铁厂、捷克最大钢铁生产商NovaHut和波兰最大的年产超过650万吨钢铁生产商PolskiHuty Stali。
2006年1月,拉克郡米塔尔出人意料地提出收购欧洲钢铁业龙头阿塞洛,遭到强烈反对和多轮反收购。但由于此前欧洲几乎所有主要钢铁厂都被米塔尔收购,阿塞洛最终不敌米塔尔的强大攻势,于2006年6月25日同意归属米塔尔。
新集团安赛乐米塔尔
钢铁年总产量超过1亿吨,比当时排名第二的日本钢铁高出3倍,牢牢把持着世界钢铁之王的宝座。
褒贬不一
拉克郡米塔尔以并购和投资为武器,在各国钢铁巨头之间横渡,最终成为“钢铁业的福特”。不过,对于这一系列资本运作,外界对此看法不一。
有媒体评论称,米塔尔集团的成长史是一部典型的资本运作史,与技术和产业本身关系不大。收购阿塞洛钢铁集团后,拉克郡米塔尔将目光投向了全球排名第二的新日铁。新日铁社长三村明对“基于金钱逻辑的重组”提出质疑:“我认为,钢铁行业的并购应该由钢铁行业人士进行,而不应该听从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金钱逻辑的指令。他们只追求短期利益,企业价值就会毁于一旦。”
2007年,当拉克郡米塔尔向日本伸手时,新日铁积极进行反并购,得到了当时排名第三的韩国浦项和第五的上海宝钢的支持。浦项和宝钢均表示愿意扩大与新日铁的交叉持股比例。浦项李贵认为:“我们不反对把企业做大,但反对拿着钱到处买的做法。”
在印度媒体称赞米塔尔远见卓识的同时,拉克希尔·米塔尔本人则表示:“我们需要更多大的、健康的公司。它们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安赛乐米塔尔钢铁的集团化运营来看,集团确实从庞大的规模中获益良多。安赛乐米塔尔控制着40%的铁矿石供应,焦炭自给自足。当这些资源不能以合理的价格从市场上购买时,米塔尔集团将使用自己的资源。
此外,拉克郡米塔尔高度重视技术改造,首创直接还原铁技术(DRI),用直接还原铁替代进口废钢,大大降低了炼钢成本。
就连竞争对手也承认拉克郡米塔尔
拥有更广泛的覆盖群体,并拥有令同行羡慕的高利润。
内外分离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年迈的父亲莫汉·米塔尔逐渐退出管理层,他的两个弟弟普拉莫德·米塔尔和维诺德·米塔尔接管了家族留在印度的产业。兄弟俩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
在父亲莫汉·米塔尔的主持下,1994年,拉克郡米塔尔与家族彻底分离,只留下家族钢铁工业品牌伊斯帕特,并单独成立伊斯帕特国际公司。之后,米塔尔的印度公司通过与日立和新彩钢厂的合作,在印度钢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年收入也从最初的几千万美元逐渐扩大到年的640多亿卢比,折合约15亿美元,成为当时印度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