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湛江新能源有限公司名字

发表日期:2022-09-29 16:11:00

南方日报

全省用电量增速与空气改善程度的背后,一对悖论为何相向而行(报价)

拥抱“双碳”时代湛江绿色先行(主题)

远眺东海岛中科炼化项目基地附近蔚蓝的海面,和煦的海风与轰鸣的机器声和谐交织,白鹭成群而来。集聚工业“巨无霸”项目的广东省第一大岛,正成为绿色生态“循环岛”,这是湛江“双碳”实践的生动展示。

在“双碳”引领下,东海岛虽然大项目林立,但鹭鸟云集已是常态。聂东升摄

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高频词。广东省政府提出,到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率先建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一场蕴藏着巨大机遇和变革的转型拉开序幕。湛江立即作出具体部署,吹响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的号角。

近日,这座沿海城市创下多个“第一”--2021年,全市用电量增速、工业用电量增速、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均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居全省前列,六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保持达标。

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释放出强烈信号:用电量与空气质量的悖论在港城实现了相向而行,背后是湛江在“双碳”实践中坚持生态优先、求新求变。

结构调整率先清洁能源使用居全省第一

在湛江市徐闻县金河镇以东海域,一台台白色风机矗立在南海,它们的徐如林闻风而动,源源不断地将呼啸的海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强大电能,送到千家万户。

回溯到2021年11月,国家电投湛江徐闻6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94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刷新国内海上风电生产项目单机装机容量纪录,成为亚洲最大海上风电项目

同时,湛江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兆瓦。

湛江作为新兴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偏向煤炭,面临较大的节能降碳压力。如何通过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等途径减少碳排放,是啃下“硬骨头”获得“新突破”的关键。

绿色转型,能源先行。得天独厚的日照时长、绵长延伸的海岸线、建设条件优越的平坦地势,铸就了湛江风光无限好的新能源富集优势。

优势是突破口。2021年,湛江建成220千伏徐闻海上风电接入系统、110千伏遂溪岭北光伏电站接入系统,实现广东粤电湛江新辽海上风电项目等15个清洁能源项目并网,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兆瓦。

推动新能源与电网协同发展,湛江全力建成投运500千伏安澜输变电工程,从谋划到落地投运,用时不到3年,其中工期仅11个月。是广东电网历史上最短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打通了湛江南部500千伏新能源外送通道,极大满足了新能源增长需求。500千伏智辽输变电工程、220千伏贺州输变电工程、220千伏绿色能源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度良好,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助力湛江新能源外送能力加快提升。

湛江使用清洁能源的脚步从未停歇。连江清洁能源、琼粤天然气管道、大唐雷州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项目成为湛江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重要抓手,全国沿海重要能源产业基地蓄势待发。

转向“绿色”,湛江以“每3千瓦时就有一个是清洁能源”的成功,走在广东“双碳”实践的前列。截至去年底,湛江新能源装机容量4238兆瓦,占全市电力装机容量,包括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生物质等。

循环经济的兴起与工业领域“绿巨人”的频现

俯瞰广东第一大岛--东海岛,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投资超百亿美国元的“巨无霸”火力不减,为湛江工业发展绘就宏伟蓝图。近日,宝钢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厂百万吨氢基竖炉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国内首座百万吨级氢基竖炉,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余万吨。再加上湛江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企名网面的应用优势,打通“光-电-氢”“风-电-氢”的能源转换通道,为钢铁冶金过程清洁能源的创新应用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企业内外兼修。对内就是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自身流程,节约成本、降低能耗;对外则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积极向绿色发展靠拢。”广东东道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道研究院院长肖伟儒表示,如何平衡成本、政策和客户要求,是“双碳”背景下企业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答案悄然而至。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启动,湛江已完成“双碳”相关实施方案初稿编制。围绕工业领域,湛江实施省级“百园”循环化改造工程,推进国家级、省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建设。目前,湛江经开区已顺利通过国家公园循环化示范试点园区省级验收,麻章经开区已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省级验收。同时,湛江通过工业绿色提质行动、能源低碳转型行动、工业节能降碳行动、建筑绿色发展行动、交通清洁增效行动、低碳技术创新行动等十大行动,力争未来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跻身工业城市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绿色提质行动包括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一体化基地、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廉江清洁能源等超百亿项目为龙头,高质量打造绿色钢铁、绿色石化、智能汽车三大绿色支柱产业。一抹“湛江绿”来自澎湃新闻

跳出成为现实,绿色制造进一步与智能制造相结合,共同推动制造业整体转型。

循环经济激发了湛江越来越多企业的内在动能。宝钢化工湛江有限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工厂”,广东冠昊高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目前,湛江拥有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

蓝碳捕手加持产业市场算好发展生态账

走出具有本土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湛江既要推动能源革命、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减碳”,又要通过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固碳”,在减碳固碳中稳经济、保发展。

随着建设“红树林之城”的号角正式吹响,湛江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忘筑牢绿色根基,有序引导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为算好城市发展的“生态账”,湛江印发实施《湛江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设立“1+89+12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实施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让发展更充分、保护更有力。

采用最高的技术指标,落实最严格的环保要求,采取最全面的防控措施--湛江坚持不懈督促企业减污减排、挖潜增效,高质量绿色发展。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等现有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2021年,湛江市共审批或备案建设项目1374个,涉及总投资约1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亿元,有力推动了绿色发展。

蓝碳捕获的“集大成者”--红树林,是湛江绿色发展的关键词。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交错带最具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湛江

红树林996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78%。在全球红树林面积逐年减少的趋势下,却逆势增长,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全球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