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浦东新区新闻办
人民网上海6月1日电(唐小丽)6月1日上午,百亿资金保障项目落地投资,百万空间保障产业载体供给,“秒批”创新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在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的第一天,浦东新区举行“守住上海共赢未来”2022文体旅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以此为起点,新活动、新业态、新景点、新酒店、新赛事将为浦东乃至上海文体旅游产业疫后重振注入强劲动力。
签约现场。黄日月摄
众所周知,文化、体育、旅游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困难,近两个月来,浦东与相关市场主体的联系从未间断,通过“云间互动”不断沟通项目进展、企业发展等情况。在复工复产阶段,主管部门领导带队深入各大重点发展领域调研,了解企业复工准备情况。在接触互动中,企业家们纷纷表达了对浦东未来发展的期待和信心。他们说浦东是企业家心目中的一片热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
“三项承诺”为市场主体送上“定心丸”
会上,浦东新区向投资浦东的文体旅游企业承诺三个不变:一是浦东承载上海建设“两中心、两首府、两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名城、体育名城核心功能的战略部署不变;二是浦东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信念不变;三是十四五期间浦东将投入最多资源、提供最优空间、创新最优政策、完善最优服务。全面推进文体旅产业综合发展的举措不变,让浦东大文化产业真正做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应用不缺场景、好创意不缺人才、好团队不缺资源”。
会议现场,66家企业近百个项目参与签约,预计意向投资金额约150亿元。
陆家嘴分会场。浦东新区新闻办供图
资金、土地、制度保障“三支箭”
签约仪式上,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薇介绍了《浦东新区统筹防控和文体旅游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等系列政策:
--百亿资金保障项目投资
项目投资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为拉动文创产业相关社会投资,“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政府将形成直接支持、政府投入、基金撬动三个圈层的百亿级金融支持保障体系。
浦东直接向疫情期间受影响严重的文化体育和旅游主体提供1500万元政府纾困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浦东的电影院、影剧院、连锁书店、文创园区(建筑空间)、A级旅游景区、地标性景区、大型体育场馆等。此外,通过文化创意(影视)发展专项资金和浦东新区宣传文化发展基金,“十四五”期间将累计有1亿资金直接用于支持文化、体育、旅游项目。在政府投入方面,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政府投入逐年增加。十四五期间,文化、体育、旅游领域政府建设项目总投资预计超过100亿元。在基金撬动方面,此次签约落户的上海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是上海首只体育基金,规模将持续开放,首期将达3亿元。浦东新区政府、上海市政府、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总规模120亿元的上海文化产业基金。通过投资运营,吸引更多文体旅游资源和机构来到浦东。
--百万平方米空间保障产业载体供给
在空间释放方面,浦东新区将加强文化体育旅游项目建设用地保障,通过优化土地资源供给、增加土地供应等方式,在全域范围内建设一大批文体旅标志性设施。
在文化空间方面,新开放的浦东群艺馆和上面的东馆成为新晋网红
地标。上博东馆、上海歌剧院、前滩31文化演艺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将在十四五期间陆续建成,预计新增60万平方米。
在体育空间方面,浦东新区将新增体育健身设施144万平方米以上,浦东足球场已全面完工,川沙、周浦两座现代化体育馆年内建成,源深体育中心综合改造工程也已开工。同时,推进了三林滨江体育公园、国际旅游度假区体育公园等规划项目。
旅游新地标方面,“十四五”期间,将新增浦江东岸千万级旅游入口,持续推动度假区核心区扩容和周边区域发展,全力促进消费和投资,建成华尔道夫、希尔顿等一批知名酒店,预计新增客房供应5000间以上。
黄伟说,未来的浦东,大家上午可以在滨江文创园讨论工作,中午可以在世纪公园感受博东阁的历史,下午可以去浦东美术馆看浦江美景,晚上可以到世博歌剧院欣赏一场繁华的歌剧,在空间转换中感受充满底蕴的文化之旅。
黄薇介绍了《浦东新区统筹防控和文体旅游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等系列政策。黄日月摄
--“秒批”创新体系激发市场活力
在浦东新区,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平均需要天数。在全国率先推行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和企业名称申报承诺制,全市率先推行证照联办和“一业一证”改革。黄伟在介绍中以文化领域为例。以前开一家影院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一业一证”改革后只需12天。去年,浦东试点告知承诺,即准入行业许可。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告知准入后,只要作出相关承诺,即可“秒批”。“‘十四五’期间,我们努力把浦东打造成创业者‘不用等’的城市。”
未来,浦东还将在全国率先探索文物艺术品拍卖立法突破,建设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和
举办中国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对网络文学音视频、电竞游戏等数字内容产业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实行属地包容有效监管,积极防范风险。通过不断创新,将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注册主体和投资方式限制最少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