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春节快乐。我是犀牛哥。
又到酸酸的“忙碌日”了。今天早上你从温暖的床上起床去上班了吗?假期的状态调整了吗?
相信经过一个欢乐祥和新年的调整,大家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准备开始新一年的农民工生涯(人工狗头救命)?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准备好开始工作,但相信很多打算跳槽的朋友已经准备好了。毕竟,年终奖发完了,节日也结束了,跳槽的一切都准备好了。
为了让大家的更新之路更顺畅,我们发布了几篇关于加入新单位注意事项的文章: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值得去?教你如何用它为后悔没有早点了解入职经历的雇主做出最好的调整
入境登记表上的“隐瞒自愿离职”条款是否有效?
打算跳槽或者正在找工作的人可以先预览一下,这样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今天喜哥想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提醒大家,避开一个很难的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位向我请教的小伙伴最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人在海外驻扎,公司却拖欠了好几个月,国内社保也早就停缴了。因为疫情,海外业务进展不顺利,根本没人愿意来跳槽。目前,他们回国是个问题。
更麻烦的是,经过咨询得知,因为合同和劳动履行地的关系,目前在国内找不到相应管辖地的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也就是说,即使回到国内,无论是去仲裁还是起诉,都无法就此事立案和维权。
确实有点走投无路,维权无门,那么事情是怎么发展到这个地步的呢?
还得从2019年春节后的求职季说起。当时这位小朋友被猎头介绍到一家名为“中国XX”的公司
我们的办公室位于北京的一座知名写字楼里。看起来很高端,很有档次。我们要找的职位是拓展海外业务的经理。
据这位小伙伴回忆,这家公司不仅名字里带着“中国”二字,无论是北京办事处的装修,还是面试接待人员的气质,都给人一种大央企的感觉。没多想,以为去的是正规央企,于是对公司后续的一系列安排放松了警惕。
由于小伙伴们都很优秀,双方聊得很开心,他们很快就顺利入职了。
确定就业后,莫蛾子开始出现。一是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是以新注册的境外子公司名义签订的。
西哥解读:公司从合同开始规避国内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对双方劳动关系的管辖。
其次,签约后,这位小伙伴立即被派往海外,开始当地业务的拓展。
是的,劳动履行地也在国外,继续逃避国内管辖。
关于社保,用人单位承诺给国内的小伙伴缴纳社保,但停留在口头承诺,没有体现在合同或其他文件中。
在小伙伴的要求下,虽然公司一开始确实缴纳了一段时间社保,但通过另一家公司缴纳,过了一段时间就停了。
事件的披露是从公司开始拖欠工资开始的。仔细一查,这位小伙伴发现,所谓的“央企”不过是老板在香港注册的一家小公司。
之所以在香港注册,是因为它不像在内地那样对公司名称有一系列限制。香港任何人都可以在公司名称中使用“中国”字样。
老板正式利用了这一点,冒充央企,忽悠的不仅有外部合作伙伴,还有自己的员工。真是深思熟虑,演戏,做全套。
据小伙伴补充,在北京办公区,尽可能在招牌、门牌、会议室用醒目的文字标注自己为“中国XX”。但事实上,北京
办公区实际经营及与物业签订租赁合同所使用的营业执照及主体均为其他公司。说白了,整个办公区就是一个“双簧”,门面和里子各司其职,上演了一出忽悠人的大戏。
这位小伙伴的经历提醒大家,新年找工作,一定要做好准备,尽可能了解用人单位的背景和实力,严控薪酬和社保,减少掉坑的机会。
特别是在与海外或香港等公司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多加小心,尽量与公司协商利用中国内地的公司与自己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在国内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如果出了问题,可以依靠祖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外,找工作的时候,别忘了去西哥推荐的这三个网站查看用人单位的背景资料:
中国裁判文书网。
输入公司名称,查看公司是否涉及诉讼,尤其要关注与劳动争议相关的诉讼或执行信息。
2.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在这里,可以查看企业是否有涉税、行政处罚、是否被纳入违法失信名单等重要企业信用信息。如果发现招工企业有一些与纳税相关的处罚记录,就要多加小心了。
3.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最后,这个执行信息公开网也是一个神奇的网站。可以输入老板或法人姓名,查看其是否在失信人员名单中,查询失信被执行人和受限消费者,也就是俗称的“老赖”。如果你真的能找到它,你应该尽早躲得远远的。老板或法人已经在这里的名单上了。这家公司有问题的概率很大,不一定是坑。估计是深渊级别。
嗯,去年很多人都不容易做真正的“老鼠”。喜哥衷心祝愿大家万事如意,事事顺心。祝大家开个好头!
这一期就到这里。谢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