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徐汇文脉
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纯子的脚步,探寻衡山路811号的故事。
衡山路811号
满庭芳:百代唱片公司旧址
文/君子
前世
1897年前后,上海出现了留声机和唱片。
这时,一个法国人来到上海,他的中文名字叫E.拉班萨特。
起初,他走街串巷,做着拉洋片的小生意。后来,他从洋行买了一台大喇叭手摇留声机和法文版唱片《洋人笑》,在南洋桥周边摆摊播放。尤其是时长仅2分23秒的《老外的笑声》卖得很好。
1908年,乐邦生在南洋桥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成立了一家公司,原名“百德洋行”。1910年4月,它更名为Pathe Orient公司,销售电唱机和唱片。
1914年至1917年,乐邦生将公司迁至金鸡桥徐家汇路1434号,即现在的衡山路811号。这是第一家在中国的外国唱片公司,法国公司帕特唱片,商标是“公鸡”。
上海颖尚电音实业有限公司钢针唱片封套
民国时期,中国最有实力的唱片公司有三家,分别是百代、胜利和大中华,都设在上海。
1930年,法国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在生意逐渐惨淡的情况下,将产业转让给英国电音音乐工业有限公司(EMI)。
1931年,两家唱片公司合并重组后,英文名称为Electric and Music Industries,简称EMI。在这里,原法国商人东方百代唱片公司更名为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又称百代上海分公司,继续使用“公鸡”商标;从录音到录音的一系列设备和技术进行了升级改造,
拥有正式员工300余人,成为东亚地区设备最先进、产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备案企业。
上海颖尚电音实业有限公司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城市,是与当时中国其他地区完全不同的国际大都市。唱片业为这种现代性烧毁了声音的历史。
星梦工厂
百代唱片雇佣了高素质的白俄罗斯乐队,拥有最优秀的创作团队,占领了流行音乐70%以上的市场份额。口号是:“所有当代名曲都属于百代,所有电影英雄都是一家人。”充分展现了当年百代的实力和霸气。
上海百代钢针唱片信封(何平提供)
1929年,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在百代唱片公司录制,由女儿惠丽明演唱,拉开了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序幕,被称为时代第一曲。
百代实行明星制,著名演员和作曲家都有自己专属的琴房和工作空间,全天候提供特色餐食、下午茶和宵夜。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成名并不容易,在百代录制唱片更不容易。除了高超的唱功,还得有独特的气质。当时,周璇、姚莉、李香兰、白红、白光、吴颖茵、张璐等红歌唱家,在公司的包装下,都有了自己的招牌气质。
1935年,黎锦晖弟子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就记录在此。1949年,这首歌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与他的《义勇军进行曲》
1944年,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黎锦晖的七弟黎锦光推开了画室的窗户。南风徐徐,在阴影深处,他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和家中鸟儿的骚动;我心血来潮,只用一杯咖啡就写下了《夜来香》。
乐谱已经摆在桌上一个多月了。期间,包括周璇在内的几位歌手走过来,试着唱了几句。他们都感觉不错,可惜射程太高,所以都放弃了
都结束了。
几天后,李香兰去了李金光的办公室,看到桌上的乐谱,试了一下。他真的很喜欢。李香兰曾受俄罗斯帝国歌剧院艺术家培养多年,是当时耀眼的明星。公司立即请人录音演唱,制作了一部传世佳作。
1981年,李香兰邀请李金光访问日本。她拉着李金光先生的手,绕着田野唱起了《夜来香》。
2007年,在上海国际爵士音乐节上,爵士女王小野丽莎抱着吉他,用爵士风格演绎了这首歌,叫好又叫座。
百代唱片公司经常组织演员和作曲家收集音乐。
月夜,作曲家陈歌辛和歌唱家姚莉在河边漫步。他们彼此相爱,限于世俗,止于仪式。晚上,陈歌辛创作了姚丽专属的经典歌曲《苏州河畔》。
阮玲玉,中国默片时代的伟大演员。有声电影出现后,她面临巨大考验:能否过好声音关。一些美丽的女演员因为“张不开嘴”而永久告别银幕。
有一个悬念:阮玲玉一开口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在中国流行歌曲史上,阮玲玉已经留下了声音。
1930年,《野草闲花》拍摄完成,导演孙瑜创作了主题曲《寻兄弟》,阮玲玉、金燕演唱。歌曲事先在百代唱片公司录制成蜡碟唱片,放映时随画面现场播放。
阮玲玉唯一的音档,至今仍保存在百代历史中。
步入新时代
1948年底,百代的工作人员有的去了香港,有的去了新加坡,留下30多人看守。
1952年1月20日,军政大学毕业的高成美接到接收百代唱片的命令。
当时百代唱片公司的正门在肇嘉浜路,那里有几栋小楼。录音棚位于现在叫做小红楼的大楼里。一楼为录音室和接待室,二楼为作曲家办公室,三楼为英国大班梅林使用
.
上海百代录音棚(何平提供)
1953年1月,合并后的百代唱片公司由中央广播事业局管理。同年6月1日,新中国第一张唱片《新疆好》在这里录制完成。1955年1月,上述三大唱片公司与一些小唱片公司合并,在百代公司原址上成立了中国唱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