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高薪酬、职业前景”似乎与保姆、钟点工等家政服务人员无关,其实不然。近日,一则与家政人员“身价”相关的新闻报道--《绿城服务两年半向员工发行1亿股期权--不少人在做保安、保洁员,不少人上百万》,引发了不少读者对家政行业名企网和职业前景的好奇。
在温州,基层家政人员企名网“通道”天气如何?日前,记者从我市一些家政公司了解到,为留住优秀“阿姨”,不少家政公司也是“花样百出”留人,有的让员工持股成为股东,分享公司成长红利;有的邀请优秀骨干做合伙人,让员工事业更有奔头;还有一些家政公司的“创始人”原本就是“草根”,有着丰富的一线经验。她们凭借自己的努力,登上了事业的新“高峰”,成为家政行业的“高薪人”,实现了家政行业的“致富”。
2年时间,她成为公司股东,拿到“年薪+分红+奖金”
罗海粟是一名资深家政人员,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十多年。2013年,她入职瑞安市金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两年后,凭借突出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成为公司股东。当时公司老板为了留住她,亲自邀请她入股公司。现在罗海苏一年收入几十万元,还能拿到分红和奖金。罗海素说,她从没想过能在家政行业实现“致富梦”。
罗海粟说,早在2008年,她就进入温州市区一家比较大的家政中介公司从事保姆代理工作。起初,我不习惯我的工作。看着每一个保姆,我感觉她长得都差不多。很难记住谁是谁,我必须了解他们的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匹配客户的需求。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她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不管有多少个阿姨,她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和长相;客户一来电,他们就能迅速匹配服务人员。正是这种外向的敏捷使她从事经纪工作
几年后他就当上了业务主管。
2013年,瑞安金嫂家政正在筹备培训学校,“求贤若渴”的公司负责人力邀罗海苏加入这个大家庭。“当时跳槽到新公司也考虑了很久。”采访中,罗海粟回忆,虽然上班路途遥远,每天都要从温州赶到瑞安,但那种想做点什么的决心让他受不了。她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新公司,承担起家政培训学校的招生、内部员工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万事开头难。当时,为了招生,她拿着传单到瑞安马屿、飞云等农村,挨家挨户鼓励农村妇女外出学技能、找工作。年,她正式成为金嫂家政的股东,除了每月的工资,还能拿到每年的分红和年终奖。
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发展,她还开启了“求学深造”之路。2018年在浙江树人大学家政教师与管理专业学习,参加省家政教师与管理人员培训;2019年参加全省家政管理人员培训;2020年参加“2020年温州市家政服务业提升班”培训。
罗海粟说,家政公司用股份激励基层员工,让优秀的一线员工有机会成为股东,从为老板打工到为自己的事业奋斗,让更多家政人员看到了这个职业的前景和“钱景”。
五年时间,她从一个月成为公司合伙人
年近40岁的张媛是苍南贵宝家政公司的合伙人。短短5年,转行加入家政公司的她成为公司合伙人。
张元是四川人,初中文化。1999年,17岁的她从四川来到浙江温州打拼。打过零工、卖过衣服、当过幼儿园助教……因为学历不高,在加入家政行业之前,张元从未想过自己在工作中能有什么商号网络空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苍南贵宝公司工作。当时看到公司很多人都在考月嫂证,觉得这也是一种技能,所以她也报名了母婴
护理,拿到月嫂证,开始过月嫂,实现月入过万。他还连续多年参加市县举办的母婴护理比赛:2017年获得温州市母婴护理大赛优胜奖,2018年获得瓯越工匠杯二等奖,2019年获得温州市金牌家政技能大赛冠军,成为母婴行业名副其实的“技能达人”,得到了公司老板的肯定。
采访中,公司负责人说,张媛特别能吃苦,带着两个孩子,一直在一线坚守事业,特别不容易。公司很喜欢这样的员工,愿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现在张媛是公司在杭州新开分公司的合伙人。公司日常培训期间,面对数百名学员,他可以放心地无休无止地讲课,年收入至少翻了一番。
17年坚持,她从钟点工“企名网”成为老板,年营收近600万元
温州邦杰家政保洁公司是我市首家实现员工制的家政公司。目前拥有员工50余人,年营业收入近600万元。黄爱元是温州邦杰家政保洁公司老板,是钟点工“企名网”老板代表。
2003年,黄爱元从武汉来到温州,做一名小时保洁员。秉持着“吃亏是福”的朴素信念,刚入行的黄爱元每次上门为客户打扫卫生,都会免费“给”客户一些时间,“多干活,少收钱”,给客户留下了良好印象。累计客户不断增加,每天订单爆满,月收入六七千元。在实践中,黄爱元也看到了家政钟点工的“潜力”。2004年5月至8月,她还去深圳学习了3个月,回来探索创办保洁公司。当时公司成立时只有两名员工。
从一线保洁员到公司老板的经历,让她既能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又能做到对客户敷衍就是对工作不负责。如果现场服务员工在工作中疏忽了客户,她会亲自上门向客户化解解释
提高雇主满意度。黄爱元特别能理解员工的辛苦。在公司管理上,他通过定期与员工谈心、与优秀员工分享公司发展利润等方式留住人才。
“现在团队凝聚力很强,全公司56名员工几乎都是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很少中途离开。”黄爱媛说,她现在把公司的大部分业务交给助手,自己则在学习仓储等课程。今年,她准备发展仓储业务,带领员工更上一层楼。
文都记者张晓青
编辑|毛贤艳
校对|夏梦
审核|潘宁宁
监制|胡丹雅
温州都市网已注明本文转载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