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颗永不松懈的螺丝钉”。
站在这个讲台上,我要赞美一个人。他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共产党员;他成为省公司优秀班组长;他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他就是市场部主任张老莫(单位名称)。
第一次见到张老模,是在入职后的新员工培训中。他把平淡无奇的营销工作讲得生动有趣,让我这个从未接触过市场的人听得津津有味。听了我的自我介绍,张老莫说:“小姑娘好,好好干!”一句简单的鼓励,立刻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免去了很多恐惧。
慢慢地,我了解到张老莫也是一名老兵、新战士--虽然一直在系统内工作,但真正接触到(产品名称)市场还是在2011年左右。当时,公司年产值仅5000万元,产能低、产品单一,市场范围仅限于本市及周边地区。
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市场意味着“口粮”。作为市场部负责人,张老模深感产品没有销路,就像企业发展进入了死胡同。要摆脱现状,就要扩大市场范围。统一集中招标(产品名称)后,第一件事就是获得相应的招标资格,拿到市场开拓的“敲门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张老模决定申请(产品名称)集中招标项目投标资格。为了顺利通过验证,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他还多次到上级部门沟通汇报,请专家组指出公司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全程跟踪整改情况,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使公司成功跻身2013年度物资供应商(单位名称)行列。同年年初成功中标(单位名称),实现了公司成立以来中标“零”的突破(工程项目),公司上下沸腾,大家深受鼓舞
精力充沛,蓄势待发。
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现有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的现状摆在大家面前。张老莫还提出了增加公司产品种类的建议;在一次学习交流中,张老模了解到(产品)价格比较高,生产工艺简单,门槛低,具有利润可观的优势。公司可以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生产,于是又有了206年公司首次投标(产品)项目并成功中标的突破。项目合同额2000余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
近年来,张老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涉及从资质建设到标书制作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思路。大家都叫他“一个想法”。其中,最有效的是“一对一”市场开拓模式和“煤沥青桩基防腐”。
如何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核心竞争力?如何应对不利局面,实现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有着多年班组管理经验的张老莫认为,当客观制约因素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时,只能在主观因素上下功夫、做文章--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活工作热情,用“软实力”赢得新市场。那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关键。
总结多年来的营销管理经验,张老模琢磨出“召集班企名网员、分包责任部室、量化分解指标”开拓市场的工作思路,并以此为原型,不断完善,制定工作方案和销售制度。最终形成了“一对一”的市场开拓管理体系。即划分市场层次,分析供需关系,确立重点发展方向。每个班的名网成员挂靠一级市场,每个管理部门分包一个区域,每个部门员工承担一定指标。通过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奖惩标准,做到责任、量化、考核“一对一”。形成“人人挑重担、人人有指标”的大营销体系。明确提出公司市场发展方向、任务目标和部门职责,
个人奖惩标准等,杜绝了因职责不清、奖惩不清而推诿扯皮的现象,为公司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提出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制度支撑。“制造业企业市场开拓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获20项优秀管理创新成果(单位名称)一等奖。
“只是一个独创的想法,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谈到营销部这几年的成绩,张老模评价自己的“新思路”。
通过“一对一”市场开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绩效管理让大家尝到了多劳多得的甜头。工作中,张老模还注重营销队伍建设,“请进来”对业务人员进行《合同法》专题培训;“走出去”带领业务人员多次到(单位名称)等公司参观学习。多次在公司内部组织业务“大讲堂”,对典型招投标案例进行分析讲解。业务人员岗位技能水平和谈判技巧得到有效提升。截至目前,该公司业务承包量首次突破2万吨,同比增长72;成功开拓(地区)等8个地区的业扩市场,成为(单位名称)等全球500家企业的供应商之一。进入(区域)后,主导产品再次进入西藏、冀北、河南、安徽,省内业务覆盖85个区县,同比增长13%,成为系统内产品数量最多的企业。
“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高于客户期望”。作为营销人员,尽一切可能让客户满意,做到最好是我们的职责。“张老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记得20号,在签订加工合同时,对方希望寻求热镀锌防腐的替代工艺,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产品价格。当业务员发回这份资料时,张老莫心里很清楚:(产品名称)传统防腐工艺是热镀锌,成本高,但相对安全。另外,煤沥青防腐技术也可以,但目前公司没有施工经验,找不到。”
参考标准。做,不知从何下手,质量难以保证;不做就会失去客户,容易在行业内产生负面影响。面临两难境地,张老模将这一情况向公司领导汇报,公司团队进行了专题研讨,确定了(产品名称)使用“联盟式沥青防腐技术”的可行性,并成立了以张老模为组长的工作小组。
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张劳模信心满满。白天抽不出时间主持部门日常工作,他就利用晚上查资料、做计划,自费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找相关标准。中午吃饭成了研讨会,餐厅成了会议室。就这样,仅用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煤沥青桩基防腐作业指导书的制定,为下一步生产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小试成功后,该公司顺利完成了第一批环氧联盟沥青防腐(产品名)生产,为客户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采用煤沥青防腐工艺(产品名称),本公司自从事(产品)生产加工以来尚属首次。与传统热镀锌防腐相比,该工艺具有加工周期短、成本低、施工方便等特点。由此开始,类似需求的订单不断耳闻。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承接联盟式沥青桩基防腐生产20余项,新增销售收入近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