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先告诉你一些公司的名字。新浪、万科、俏江南、太子奶、去哪儿网、饿了么、橘子酒店、汽车之家、雷士照明、推特、优步。
有中国公司,也有美国公司,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公司成功后,创始人被踢出局了。其中,橘子酒店创始人吴海曾在公司被收购后写过一篇文章,“我把酒店卖了,昨天晚上,我喝醉了,在路上睡了一夜”。很多人知道吴海,是因为这篇文章,而不是因为橘子酒店。
吴海甚至表示,创始人是公司的代孕妈妈。当公司成长起来,只有投资者才叫父母。
另一方面,同样是白手起家的马云表示,“投资人只是创业公司的叔叔,不是亲生父母”。
吴海的情况之所以出现在眼前,往往是因为创始人为了拿到投资人的钱,赚了太多的利润。每一个出来开公司的人,如果不是怀着改变世界的心,一定要有当家作主的心。然而,人们贫穷,目光短浅。当看着他们公司每个月数百万的开支时,创始人们常常要弯腰五桶米。
这个时候,作为创业者,面对几百万的融资,几千万的估值,你一定要思考,我现在是不是需要投资人的钱,如果需要,需要多少。有很多优秀的创业公司只从投资者那里拿了一轮早期融资,很快就开始赚钱了。那么创始人在公司退出的时候仍然占有80%以上。也就是说,一轮轮拿投资人钱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创业公司。
像我们上次举的例子,Pre6投了4,这当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说投资完了,投资人拿了40,创始人只剩下60。现实生活中,投资者每轮投资拿到10-20是常有的事。我们假设每一轮投资者进来都被稀释了20。然后
1、种子轮后创始人和投资人各占80%
和20
2、A轮后创始人、种子轮投资人、A轮投资人分别占比64家、16家、20家
3、B轮后创始人、种子轮投资人、A轮投资人、B轮投资人各占,16、20。
可以看到,在非常常规的情况下,创始人在B轮之后只下降了一半。甚至有投资者想要更多,创始人在B轮后变成了小股东。
放弃大公司优厚条件创业的青年才俊们,只是为了给自己当老板,没想到这么快又成了兼职。
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企业不做的时候股权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但企业一旦做了,股权才是最值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