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昌吉电力12月14日电(记者毛卫华)现有用户8万余户,供热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是昌吉州为数不多的供热行业之一。有实力,才能保证供暖。而这份“力量”,正是昌吉热电公司领导班子的辛勤付出,带领全体员工用汗水投入到工作中。
11月底的这几天,记者有幸参加了公司的动员会,与十多位领导和老员工聊创业、话供暖、盼未来。看着这些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他们感慨万千。
昌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从几栋楼到半座城,从锅炉供暖到热电联产供暖,公司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改革、痛苦而华丽的嬗变,也让温馨舒适的品质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我们听他们讲述州府供暖如何从“家家抽烟烧煤炉”变成连片集中流转,老百姓的供暖如何从“奢侈品”变成生活“必需品”。
突破重围闯出一条新路
上世纪80年代末,州府还是个“小个子”。人们形容当时的城市是“一条街两栋楼,一个警察两头看”“一根烟还没抽完,就走遍了整个城市”。
1999年至2001年,是公司快速发展的阶段。州、市启动城市集中供热,成立不久的昌吉热力公司承担了集中供热任务。公司停用80多个锅炉房和100多台小锅炉,投资1亿元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二期集中供热热源中心,新建交换站47座,实现了热网与热源相匹配的集中供热运行系统,成为全州供热行业能效领跑者。此时,该公司供热面积从45万平方米增加到400万平方米,
集中供热实现了热源联网质量的飞跃。这样的城市热网布局,将各类热源纳入“一张网”,提高了供热资源综合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保障了供热质量,对于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果,政治
政府主导城市集中供热由建设为主向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供热质量、转变经营模式转变。2001年至2004年,该公司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对供热区域内204个因管道结垢、系统老化、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供热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显著提高了供热服务质量,得到了政府和热用户的广泛肯定。
这一时期恰逢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家服务企业,公司顺势而为。2003年,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激活内因迸发活力,开启了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老工人王林东、张铁梅回忆起创业经历,泣不成声。“那几年,主席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累得黑黑的、瘦瘦的,脾气特别大。我们知道创业不易,有时候委屈了也想不通。看到董事长这么辛苦,企业就是员工的家。一家人要想过上好日子,不吃苦哪有这么容易?为了公司,董事长比任何其他员工都受苦。他的心就是几百名员工的“饭碗”和“钱包”!改制后,大小项目投资数亿元,全靠公司自筹资金。普通人如何挺过这种压力?“
昌吉热电公司虽然资金紧张,但举步维艰。但扶贫济困、捐赠助教,从不吝啬。2018年9月,奇台县坎儿孜乡中心校师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公司捐资10万元帮助学校建设学生食堂。近年来,随着师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原有食堂空间偏小,难以满足学生就餐需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昌吉热电公司领导得知后,果断决定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解决这一困难。多年来,这样的善举并非首次。据该公司粗略统计,自1996年以来,该公司累计捐款捐物200余万元,用于慈善事业和抢险救灾。
在崎岖的道路上行走
屋里温暖如春,屋外蓝天白云。今天
56岁的李义清坐在干净明亮的办公室里,通过视屏指挥供热运行。“现在供热自动化程度很高,直接在电脑上录入数据就可以了。”曾担任公司热源厂书记、厂长的李义清,亲历了昌吉市供热方式从“煤”到“气”再到“水”的转变过程。“热源中心建设之初,员工们靠煤扛着肩膀烧锅炉,每天除了牙齿白了,整个人都是黑的。”在李一清眼前,当年创业的艰辛图景再次呈现。
隔着中控室的玻璃,李义清看着监控屏幕感慨地说:“锅炉房没有了‘装煤''清渣'、除尘等环节,告别了储煤场、输煤带,我们锅炉工人从’黑领‘变成了’白领‘。”无废气、废渣和二氧化碳排放,有效解决了供暖带来的雾霾问题。与传统锅炉设备相比,应用新技术的设备运行成本更低、运行更可靠、没有过多的维护费用,曾经的“污染大户”变成了“优质空气的提供者”。
公司的发展之路坎坷曲折。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掌舵人,抗压能力特别强。实施集中供热,出让单位锅炉,有的群众不理解,又哭又骂,一拥而上,他反抗;热源厂建设期间,他打电话,去公司找,把讨债的人堵在家门口。一个接一个,他通过了;资金困难时,工资发放迟迟不发,个别员工抱怨连连。他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坚持了下来;极少数用户因自身原因导致家中不热,到处抱怨,拖欠取暖费长达十余年,严重影响公司正常供暖。他拿出严格的规定和约束,用奖励激励员工,用真情感化用户,用服务温暖用户。推进取暖费清零……
三分公司经理王庆轩是一名“老热度”,参与了公司创业、建设、改革的全过程。骨干网建设期间,老母亲从奇台来昌吉看他,母子俩一个月没见。王庆轩吃住在工地,却根本干不了什么。直到妈妈要回去了,他才请假回家和妈妈吃顿饭。
2之后
经过五年的发展,该公司已从单一的供热公司转型升级为多元化公司,闯出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步入了平稳健康成长的快车道。
作为长吉成长起来的供热企业,公司领导班子深深热爱着脚下这片热土。他们挂帅,马不停蹄,立足供热行业,紧紧围绕“大热源、大联网、大调度、大客服、大检修”五大格局,多向发展齐头并进,不断增强企业综合运营实力,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为企业持续注入新能量。
该公司以科技为依托,提高技术含量,实施“智慧供热”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吸收转化、取长补短。组织专业技术骨干赴丹麦交流学习清洁能源供热技术,到内蒙古、东北、西北城市参观学习先进供热企业,交流供热经验和技术;邀请城市供热协会、技术联盟专家面对面授课,与一线员工交流探讨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