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清流俱乐部主办的“2017清流消费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上,京东金融、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宝银消费金融等互联网巨头,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民特量化、快牛金科、氪信、现金侠等头部创业公司齐聚一堂,以“新金融新生态”为题,共同探讨消费金融领域的国内外趋势。
峰会上同时举行了“清流会金标奖”颁奖仪式。清流会金标奖由消费金融第一新媒体清流会牵头,邀请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大型互联网金融企业代表近百人,为消费金融领域优秀产品投票。共产生400余项提名结果。最终,包括京东“白条”、微众银行“微贷”、蚂蚁金服“花呗”、招联“好贷”、乐信“分期乐”、敏特量化“贷到钱”、美利金融“美利车金融”等在内的20款机构产品脱颖而出,成为首届“金标奖”。
(金标奖得主)
(金标奖获奖者上台领奖)
在居民消费能力增长和消费结构调整的推动下,消费金融迎来爆发年。面对火热的市场场景,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杀出一条血路?在监管趋严、资金成本高企的背景下,如何可持续发展,打造消费金融领域的领导品牌?
京东金融认为,只有先人一步,才有先人一步的机会。从202年率先推出首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到发行互联网消费行业首张联名卡,再到去年将京东额度产品推向线下,三年来,京东一直在考虑如何比别人更快地推出产品,当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曲力在峰会演讲中表示:“黄金消费行业真正的竞争力是两双翅膀,技术是发展的基础,另一面是对品牌的投入。”
招联消费基金
财务运营中心总经理袁晓认为,要进一步实现增长和盈利,就要控制成本。“风险是目前比较大的成本,用科技力量降成本,首先要考虑的是用户体验、效率和成本。招IT应用提升客户感知,用大数据提升效率,在服务过程中更多用机器而不是人。”
正是在科技的助力下,招联消费金融自3月正式开业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已成为行业领先的消费金融第一梯队品牌。
峰会上,敏特量化联合创始人兼CEO李英浩分享了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前景。他认为,随着数据积累,去年我国线上信贷开始爆发式增长,身份认证、第三方数据等技术逐渐成熟,国内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将在不久的将来走出国门。例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迅速增长,总人口超过7亿的东南亚是一个前景看好的市场。
高强、36氪财经副总裁、会上表示,在氪信两年的实践过程中,与部分金融机构探索,构建一套复杂行为语言处理的BLP技术,特别强调从全时段维度和客户关系维度挖掘整个金融信贷过程中的信号,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判断资产的风险和收益,让资金流水匹配和优质资产,实现普惠金融业务从“普惠”到“普惠”的真正落地。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资金资产匹配问题逐渐显现,在本届峰会的“资金资产:消费金融新机遇”圆桌会上,京东金融投资管理部负责人孙新、众安保险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刘丹、阳光证券化基金执行董事许孟哲、捷信消费金融资本市场总监陈静、倒计时ABS业务负责人刘耀星参与讨论。
在资本资产匹配过程中,孙新认为,资本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风险:一是机构自身的资本实力和财务风险;二是操作风险
要看员工在业务经营中是否执行了公司的风险政策,是否存在内外部欺诈漏洞;三是资产层面的信用问题。
同样,许孟哲也表示,作为投资机构,密切关注资产端的资本实力,考核资产端的资产负债和资本充足率。“你的资本实力决定了你未来承担风险的能力。”
如何作为一种资产吸引投资者?捷信消费金融的陈静列举了捷信的几个关键信息:商业模式、风控能力、全球业务经验。“我们更注重深挖自身优势,向投资者讲清楚我们的商业模式,逐步与投资者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金与资产的匹配,众安保险将在消费金融资产端对每一单用户进行风控排查,通过“穿透至资产底层”的方式,为合规、合格用户的贷款增信。通过众安保险的风控以及保险增信后的消费金融资产,得到了众多金融机构的认可,搭建了新兴消费金融资产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
以“搭桥”方式参与消费金融的信贷服务商也有倒计时。“倒计时可以提供一整套智能化解决方案,从获客、定价等方面做标准化产品。”刘耀兴说。
面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消费金融市场,有观点认为消费金融已由蓝转红。不过,宝银消费金融产品及市场负责人郑晓斌有不同看法。“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和消费贷款渗透率仍较低,未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将有一个快速发展期。”但他也表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突破,消费金融公司要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坚持生态发展理念,通过构建产业和金融生态圈,连接产业链上下游,努力适应各种场景,让金融服务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成为‘线上消费金融服务商’”。
“有大量信用不足的人群有需求,而传统金融机构
依托央行征信,获客成本高、资金实力强,却不能很好地服务这部分人群。而且我们有团队、数据和建模能力,这是我们可以与传统金融机构互补的地方。快牛金科联合创始人陈松说。
近年来,AI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热词,成为众多消费金融企业发力的重点。还诞生了36氪、百融、ZRobot等一批金融科技企业。
在“AI与消费金融未来形态”的圆桌讨论中,不少企业也提到了自己在AI方面的应用和实践。
据美利金融风险运营部总经理企名网介绍,美利金融在智能识别、智能决策系统模型构建乃至营销层面都运用了AI技术。
“我们将AI应用于反欺诈、相关知识库的积累和收集。”百融金服副总裁朱奔表示,百融金服还在探索AI的应用。
“我们公司对AI应用本身的管理,比AI应用更重要。”CRO徐琦认为,数据稳定性是AI技术应用中的必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