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物业收费标准多年停滞不前,甚至有的小区还维持着15-20年前的水平,但实际上社会整体物价和人工成本一直在上涨,会怎么样?对此,笔者经过全面调查了解,总结出以下几种情况:
1.物业公司不断侵占公共资源,减少对公共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服务,最终导致其彻底报废;
2、物业公司不断降低服务标准,直至无法盈利、无法生存,最终弃用小区。
3、业主对物业公司越来越不满。最后成立业主大会、业委会,最后解聘物业公司,重新选聘新的物业公司。
4、新的物业公司有时可能达不到预期标准,导致业主不满,继续不交物业费,形成恶性循环。
5.如果物业公司退缩,会带走小区大量公物,甚至故意破坏小区设施,对小区的破坏会更大。
6.如果很多人不交物业费,那么物业公司就会选择减少服务,一些小修小保养也就理所当然、合理合法,造成恶性循环。其实,对于物业公司来说,一些无良的物业公司并不想用物业费来做这些事情,一是为了省钱,二是各种设施坏了以后再用维修资金。这些物业公司一直觊觎业主的公共维修资金,可以名正言顺地找理由动用属于全体业主的钱。
7.虽然因为物业管理不善,很多业主不满,拒交物业费,但物业公司仍有其债权。最后,如果向业主提起诉讼,法院很可能会支持物业公司。在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下,业主却要依法为不等于物业公司收费标准的服务买单,这对业主将是更大的伤害。
其实物业公司没有好坏之分,只为让他们经营完全
透明公开,有业主大会的充分监督和制约,才有可能做好,否则就很难了。在此背景下,应寻求怎样的良性管理模式?
报酬制定含义:报酬制度是指在预收的物业服务资金中,按照约定的比例或者金额,提取报酬支付给物业管理企业,其余用于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费用,余额或者不足部分由业主享有或者承担。实行报酬制的,预收的物业服务资金包括物业服务支出和物业管理企业报酬。薪酬体系的特点:1。“薪酬制度”更有利地保护了业主和物业公司双方的利益,薪酬制度充分诠释了公开透明的重要性。物业公司不会为获取更多利润而减少服务层级和服务项目,损害业主利益。“报酬制”下的“报酬”是物业管理企业取得的收益。
“报酬制”不会混淆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收益,避免了对全体业主公共收益的侵占。如果采用报酬制,确定一定的物业费上浮率,让物业公司不用担心物业费不足,从而降低服务标准,变相减少公共设施的维修频次,将提高业主的满意度,减少对公共设施的损坏,从而大大提高业主的缴费率。
2、“薪酬制”增加了物业服务运营中的财务透明度,有力推动了物业行业的市场化进程。采用报酬制的物业管理企业接管某一小区时,应当向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提交详细的服务期间物业服务费财务预算。在预算中明确服务区域内的组织架构、人员配备、服务等级标准、维修等级标准等指标和所需经费,进而预算每平方米物业服务成本。经业主大会通过后,形成书面合同执行。
这种财务预算要求科学严谨和一定的灵活性,特别是要为后期服务监管提供依据。3.“酬金制”物业服务实打实收费
是阳光财政的有效途径。“薪酬制”下的物业管理财务,一方面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公司财务管理,是对自身经营行为的管理;另一方面是物业管理处以物业管理服务费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即为业主理财。薪酬制下,物业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比例提取物业管理费。
报酬,剩下的钱全部归业主所有,所有权也归业主所有。薪酬制度将物业公司的权益与业主的权益严格分开,更加透明。
“薪酬制度”的实际操作;
1.物业公司收取物业费,物业费属于业主大会。降低这项费用的价格容易,提高却很难。2.公开透明,根据人员数量和服务标准编制预算。首先,物业公司会做详细的预算,公布给社区,让业主大会和业委会成员评估预算是否合理。比如招聘保安,怎么能按照市场价格标准招聘,从而判断这个报价是否合理?
第一年的预算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人员成本也不一定很准确,但第二年精准度会达到90%以上,因为相关的人员工资、设施维护成本都经历了一个磨合期。3.按照当地物价上涨指数标准,对等核定物业费额度,每年物业费应达到10左右的涨幅。4.薪酬体系不在乎物业费的收费标准是多少,主要看预算标准是多少。
设置2元/平方米标准的,提供2元/平方米服务;标准高了,服务标准就高了。物业费不管花多花少,都花在全体业主身上。如有结余,将转入下一年度预算。如果有1000万物业费,实际只花了700万,剩余300万转入下一年度预算。这样的好处是容易形成良性循环,不用担心因为物业公司而降低对业主的服务标准。
总结
物业管理费价格适当提高不一定不好
在“报酬制”管理模式下,物业公司在业主大会监督下公开透明运作,在合理情况下适当增减物业费,将更有利于小区物业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发展。物业问题探讨